农忙时扛起锄头、开着农机下地干活,干活之余、闲暇之时走进夜校,成为“在校生”。自从去年12月贵阳贵安“筑农夜校”开始举办以来,1000余名农民陆续走进课堂,通过产业技能培训,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增收致富,为地方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日,贵阳贵安“筑农夜校”在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热闹开讲。培训现场,清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涵盖资金、技术、销售等多方面的肉鸡养殖优惠政策,养殖农户分享经验、收益并动员村民参与,负责人还介绍了与龙头企业合作的相关事宜,并结合案例答疑,村民们表示受益匪浅。


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村民 宋元福: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养殖技术,也充分了解了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养殖户分享的经验很实用,我也会继续扩大养鸡的规模,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在以后养殖过程中。


据了解,自2024年12月以来,贵阳贵安先后在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修文县以及清镇市等地举办“筑农夜校”免费培训班。培训内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农旅及其他服务业“五业”,制定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课程,培育一批有能力、有技术、有视野的乡村人才。


考虑到农民白天忙于农事生产的实际情况,“筑农夜校”采用夜间授课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参与学习。首期“筑农夜校”在花溪区黔陶乡举办,结合当地旅居产业发展,专家分享乡村区域运营和工坊打造的实践案例与经验,课程灵活且有针对性,并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节奏。


花溪区黔陶乡返乡创业者 陈正琴:白天我要带孩子或者工作,晚上我可以抽一点时间来学习,增加知识面、扩宽眼界,跟同行业的人聊一聊未来怎么做,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学习,我觉得收获很大。


在乌当区下坝镇下坝村“筑农夜校”,农业技术专家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开展农业品牌建设专题培训,助力提升乌当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贵州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 姜蚓:多数农民朋友还是产品思维,就是把东西种出来卖出去,现在是消费者来选择认可、认知好的产品,我们怎么通过创建“五零吾当”这个区域品牌,广泛地去传播,让更多目标消费群体知道乌当有哪些好的农产品,就能够把乡村振兴需要的产业兴旺很好落实。


“村民想听什么就讲什么、村民在哪里课堂就开到哪里”,“筑农夜校”为村民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乌当区下坝镇谷定村村民 高以镜:在“筑农夜校”学到很多东西,如蔬菜怎样种植、果树怎样嫁接,我自己也弄了一个家庭农场,种植蔬菜、蜂糖李。


花溪区黔陶乡党委书记 刘友谊:我们的初衷就是转变乡村两级干部以及返乡创业者的意识,教他们如何科学创业、落项目,形成共建共享的平台,所以在下一步的夜校开办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结合市场、乡村发展的需求开设课程,来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通过“筑农夜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是贵阳贵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实践。按照“荐课和点单”创新授课内容和方式,一批乡土专家、家庭农场经营主前来授课,不断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


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 徐振军: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筑农夜校”的平台,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殖、种植、加工、农村能人等培训,提升老百姓的本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收入,将加强和农业农投企业的合作,助力清镇肉鸡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


今年以来,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以“人才兴市”战略部署为指引,为农民建设一所“筑农夜校”,搭建“抖音”“数字智农”两个平台,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技能等级认定三类培训,形成一套“123”组合拳,大力提升农民技能和素质水平,为贵阳贵安“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筑农夜校”已经开展6期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到1000余人。接下来,贵阳贵安将以“筑农夜校”为契机,推动全市各区县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民朋友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记者/黄雷 黄俊

编辑/杨倩倩 责编/杨青青 审核/陈明 终审/曹钦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