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三百年前,安徽桐城的张英大学士以一首诗化解邻里宅基纠纷,成就了“六尺巷”这一传世佳话。六尺巷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凝结为中华礼让文化的精神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以和为贵”“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安庆桐城六尺巷考察时强调,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所体现的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在新时代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教材。

夯实主阵地 滋养好家风

“六尺巷虽短,却丈量着中国人胸怀的宽度;六尺巷虽窄,却筑起了和谐社会的根基。” 如今,六尺巷已成为桐城的文化地标和精神象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中蕴含的礼让精神。假期间,六尺巷游人如织,来自桐城实验小学的小小讲解员疏适然正在为游客们义务讲解。他是桐城市妇联开展的“千馆万员讲家风”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小讲解员,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传递着六尺巷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桐城市妇联精心组建“六尺巷故事”志愿讲解服务队,深入机关、中小学校及村、社区开展家风讲座80余场,让听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礼让家风的魅力。市妇联还创新传承方法,将六尺巷故事改编成戏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将礼让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在桐城,家风传承的场所无处不在。嬉子湖镇珠檀村的裁襟励子文化园,由市妇联执委江觉迟利用老宅打造而成。园内陈列着各种与家风相关的展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当地的家风文化和传统美德 。该园已开展“讲诚信、树家风”为主题的宣讲活动150余场,成为桐城传承优良家风的生动课堂和重要阵地。


讲好家故事 涵养家力量

“我家经济条件一般,可精神富足,家人给我的爱毫无保留。”在桐城市妇联组织的“优秀家风故事展播”活动中,中国残疾人皮划艇运动员、亚残运会银牌得主王珊珊满含深情讲述着家庭故事。



一个身边典型,胜过一箩筐说教。桐城市妇联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积极选树“五好家庭”“好婆媳”等先进典型。在此基础上,市妇联还通过编印《家风润桐城》读本、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家风故事、制作“追寻桐城红 我们来讲述”微视频等形式,持续讲好优良家风故事,激发社会和谐新动能。

此外,市妇联还深化开展家教家风大宣讲活动,遴选优秀宣讲人开展“六进”宣讲,让优良家教家风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搭建婚调室 推进家和谐

桐城市妇联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融入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积极搭建“六尺巷”婚调室,为广大家庭提供专业、高效的调解服务 。


“六尺巷”婚调室由妇联干部、专业律师、退休法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专业调解团队,由“两代表一委员”、社区书记、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各界女性代表组成巾帼志愿调解队,提供家事调解、法律宣传、心理关爱和家教家风宣传等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婚姻家庭调解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妇联共建立“六尺巷”婚调室244个,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全覆盖,累计调解各类家庭纠纷8540余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以上。2024年,“六尺巷”婚调室被评为安徽省“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室。

从六尺巷的历史典故到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实践,桐城市妇联将六尺巷“以和为贵”“谦和礼让”的传统智慧转化为塑造家风文明、化解婚姻家庭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密码,通过传承礼让家风、讲好家风故事、搭建调解平台,让优良家风在桐城大地蔚然成风。


来源/安徽省妇联、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报社

编辑/刘斌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