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一句“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毕竟咱们现在还没老,自然是无法理解这话的前半句,但这后半句却难免让人不服,反倒让人想对《水浒传》一窥究竟。
读了《水浒传》才发现,这个故事整体压根谈不上晦涩难懂,总结起来,其中大部分情节都是围绕“快意恩仇”四字展开,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武松、张都监剧照)
比如张都监对武松的态度,武松如此一位猛汉,若能为他所用,难道不比那蒋门神厉害?可为何张都监却瞧不上武松,在明明有机会让武松为自己卖命的前提下,还要置武松于死地?
莫不是张都监一时糊涂,才做出如此作死的举动?
真相或许并非如此。
一、怒打蒋门神
武松是《水浒传》中最厉害的角色之一,甚至若只看作者赋予他的评价,他都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除了武松之外,书中再无第二人得到过如此霸气的评价,这都不像是在描述一位绿林好汉,而更像是天上的神兵天将一般。
无论如何,武松的实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那景阳冈打虎的壮举就惊为天人,不过要让张都监看上他,还得是看他醉打蒋门神的这段经历。
武松在孟州囚牢中得了施恩的好处,为了还施恩的恩情,便决定出手帮他教训蒋门神,夺回快活林。
(武松、蒋门神剧照)
而武松怒打蒋门神的这场对决都谈不上是“对决”,更像是武松单方面的碾压。
说是:“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甚至武松还是书中唯一一个被赋予了武功招式名称的角色,足见施耐庵有多偏爱这位猛汉。
可人人都敬重武松,唯有张都监却有些瞧不起他。
二、两面三刀的张都监
有人可能要说了,张都监哪里看不上武松了,后来他不是还做局拉拢武松吗?
为了让武松为自己卖命,他还将那貌若天仙的养女玉兰送给了武松,尽管武松也绝非贪色之人,却也拗不过张都监的盛情邀请,于是他便接受了这份差事,当晚就喝得大醉,睡在了张都监府上,此时的武松怕是已经幻想着自己日后跟张都监一起吃香喝辣的场景了。
(玉兰剧照)
仅从这里来看,张都监还是蛮器重武松的,可谁能料到施耐庵却突然笔锋一转,张都监是联合自己府上所有人一同给武松做了个局,直接给武松污蔑成窃贼,就这么把武松给抓了。
至于后来发生的一切,读过原著的也都知道了,武松血溅鸳鸯楼,将张都监一家老小尽数杀死,就连玉兰以及府上的那些无辜婢女也都没能逃脱武松那无情的刀劈。
这自然是张都监没有料到的结局,但严格来说,他压根不需要去料想这样的结局,因为当初他明明都已经拿下武松了,武松都答应为他卖命了,他何须多此一举去加害武松?
明明是收获了一个得力干将,却非要让这猛人变成自己的仇人,张都监此举未免太荒唐了。
所以他看不起武松的点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正是因为武松这人确实不可重用。
当然,这是站在张都监的视角来看问题。
三、武松的为人
武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忠义,勇猛,光凭这两点,就足以让他在绿林中站稳脚跟,这也是为何后来的他能够在梁山坐上第十四把交椅的原因,他确实是个人才,而且是实力强劲的人才。
(蒋门神小妾剧照)
但对于张都监而言,武松这种人根本上不得台面。
当初武松为施恩报仇,去教训蒋门神时,书中就有一个小插曲,那是他与蒋门神那小妾的互动。
你且看原著描述:“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
这里有个问题,武松为什么要问那女子“为何不姓李”,而蒋门神那小妾为何听他这么问一句就顿时勃然大怒?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因为结合书中的细节来看,此时那些有名的风月女子都姓李,诸如李巧奴、李瑞兰、李师师,此时武松这么问一句,就等于是在骂对方像个风月女子,蒋门神那小妾自然会生气。
(武松剧照)
这即是问题所在,武松这人嘴太毒,容易得罪人,他这做派也太市井,对于张都监而言,这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行为。
张都监是什么人?即便走的是黑道,表面也要装成体面人。
其实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为何后来那些梁山好汉只能落草,因为在那些贪官污吏眼中,即便他们再有能耐,也只是为自己卖命的走狗,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始终是无法被他们正眼瞧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