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美突然宣布要在瑞士来场高级别会谈,这可是关税战打响后两国的头一回正面交锋,全球都盯着呢,更劲爆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同一天在慕尼黑一脸真诚地喊欧盟“真朋友”,这家伙仨月前还在那儿指摘欧盟,180度大转弯也太快了吧。
特朗普还嘴硬说对华145%的关税绝不降,摆明想继续杠,可中国压根不慌,早早下了一步妙棋,把美国逼得有点招架不住,到底是啥让美国这么急着改口?中国又憋了啥大招呢?
文案|编辑:清
5月7日,慕尼黑领导人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欧洲政要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站在台上,语气诚恳地表示,欧盟对美国至关重要,是“真正的朋友”,这番表态迅速传开,引发了不少讨论。
毕竟,就在三个月前,同样是在慕尼黑,刚刚上任的万斯可没这么友好,当时,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威胁美国的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欧洲内部的问题”,他还点名批评欧盟在移民政策上的做法,称其“不可接受”,这番话让欧洲政坛炸了锅,不少政客公开回怼,斥责万斯傲慢无礼。
从2月到5月,短短三个月,万斯的态度为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表面看,这像是美国高层的一次“口风”调整,但背后却是地缘政治的冷酷现实,2月时,特朗普政府刚刚上台,踌躇满志,试图通过“联俄抗中”的策略孤立中国。然而到了5月,美国的算盘显然打不下去了,俄罗斯并未如美国所愿靠拢,反而与中国保持了稳固的伙伴关系,美国发现,单凭自身力量,根本不足以在对华博弈中占上风。
万斯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是美国战略的一次务实调整,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拥有27个成员国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是美国对抗中国不可或缺的伙伴,2月时,美国或许低估了欧盟的分量,或者高估了“联俄”的可行性。
但现实很快给了特朗普政府一记重击:没有欧洲的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将举步维艰,于是,万斯在慕尼黑的“示好”,成了美国重拾“联欧抗中”策略的信号,这一转变虽然突兀,却清晰地暴露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困境。
就在万斯对欧洲示好的同一天,另一场重磅事件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5月7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代表将在瑞士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这是自中美关税战开打以来,双方首次展开高级别接触,消息一出,立即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这次会谈并非中方主动,而是应美方的请求,这一点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没有任何松动,依然坚持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关税。
中美关税战自特朗普上台后愈演愈烈,美国对华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试图通过经济施压迫使中国让步,然而中国并未如美国所愿做出妥协,反而通过多元化贸易战略和国内市场调整,逐步化解了关税带来的冲击。
美方的主动求谈,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政策的困境:高关税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还让美国自身经济承压,供应链成本上升、消费者物价上涨,这些问题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策略。
特朗普本人似乎并不打算轻易示弱,就在会谈消息公布后,他公开表示,美国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降低对华关税,这一表态延续了他一贯的强硬风格,试图在谈判前为美国争取更多筹码。
但这种姿态在中国看来并不意外,中方早已预料到美方可能在谈判中“耍心眼”,因此在会谈前就明确了底线:任何协议都必须基于公平和相互尊重,特朗普的强硬表态,虽然在国内能赢得部分支持,但也让外界看到,美国在对华博弈中已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说万斯的态度转变和中美会谈是台前的博弈,那么中国在台后的一步棋则显得更为高明,就在中美会谈宣布的前一天,5月6日,中国与欧洲议会完成了一场关键谈判,双方同意全面取消交往中的限制。
这一协议意味着中欧在贸易、投资和人员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消息传出后,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毕竟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欧关系的升温无疑是一记重磅信号。
这项协议的达成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精心布局,近年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持续增长,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通过取消交往限制,中欧不仅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还能在技术、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对欧洲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机遇;对中国来说,这不仅巩固了与欧盟的经济纽带,还在战略上对美国形成了牵制。
这一步棋的时机堪称精准,协议在中美会谈前一天达成,显然是中方有意为之,美方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特朗普政府清楚,一旦中欧合作进一步加深,欧盟在中美之间的“天平”可能进一步向中国倾斜,这或许正是万斯突然转变对欧态度的直接诱因。
美国担心,如果不及时拉拢欧洲,欧盟可能在经济和战略上与中国走得更近,中国的这一布局,不仅展现了外交节奏的掌控力,也让美国在对华博弈中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中国在对欧关系上的主动布局,背后是其一贯的开放合作策略,与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和制裁迫使他国选边不同,中国从不要求欧盟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开放的市场和务实的合作,吸引更多国家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贸易额和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这种开放姿态让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甚至一些传统的美国盟友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相比之下,美国的盟友体系却出现了松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强调“美国优先”,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频频对盟友施压,这种做法让欧盟等盟友感到不满,也为中国提供了外交空间。
中欧取消交往限制的协议,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欧盟并非在中美之间选边,而是基于自身利益选择了与中国深化合作,这种选择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警钟: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盟友,西方阵营的凝聚力将进一步削弱。
万斯对欧盟的示好,正是美国对这一趋势的被动回应,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效果有限,欧盟在经历了特朗普政府早期的冷遇后,对美国的信任已大不如前,更何况,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已经进入快车道,双方在贸易、投资和全球治理上的共同利益正在不断扩大。
美国想要重新拉拢欧洲,不仅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还得面对中国外交带来的持续压力,万斯的“朋友论”或许能在短期内缓和美欧关系,但要彻底扭转局面,显然为时已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