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潍坊研学旅游迎来“现象级”火爆。从博物馆、非遗工坊再到蔬菜大棚,潍坊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推出沉浸式研学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亲子家庭、学生团队“打卡”体验。据统计,假日期间全市重点研学旅游点接待研学团队1478个、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12.9万元。

非遗课堂激活文化基因


潍坊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研学场景。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非遗传承+航天航空国防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吸引了众多研学游客。在这里,研学游客既能体验手工风筝扎制、木版年画套色、多彩漆扇等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接触到航天航空国防知识,激发爱国情怀和探索未知的兴趣。研学游客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收获颇丰。


潍坊市青州博物馆内,“吉金光华——鲁川渝云贵桂青铜文化臻萃展”堪称文明对话的活教材。来自6地18馆的青铜重器齐聚一堂,研学游客们沿着青铜器的纹路,清晰看到巴蜀、夜郎等古国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融轨迹,在历史的厚重感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抖空竹、满族八角鼓、踢花毽、霸王花棍……走进潍坊青州古城,多样的非遗展演让研学游客应接不暇。

数字技术重构历史场景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潍坊借力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让文物转化为可体验、可交互、可延展的立体知识体系,为文化传承注入全新活力。


“哇,大象的腿骨好长!”在潍坊象股骨化石展柜上写着“比比谁是大长腿”,这根长1.29米的股骨化石,引来研学团队的惊呼。“五一”假期,潍坊市博物馆推出护“象”小分队、象祥祥风筝DIY等一系列研学体验课,通过精彩纷呈的互动环节,新奇有趣的探秘活动,让历史“活”起来。研学游客在课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在趣味互动中学习知识,了解古代文明。


“游超然台、赏古风,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数字化让我们的文化体验更加丰富。”与家人一起来游玩的青岛刘女士说,他们还定制了专属文创产品。“五一”假期,一场别开生面的“你好,苏东坡”沉浸式宋韵艺术展让研学游客赞不绝口。展览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一步一景清明上河图”重现宋代的盛世繁华,带领游客“穿越时空”,沉浸于宋代文化的雅韵之中。

新兴项目串联深度体验

通过场景化实践与探索,以真实产业场景为课堂,潍坊市构建起“行走的课堂+流动的知识”研学游模式。


“原来古人用秸秆给蔬菜盖‘被子’,我们今天用传感器控制大棚温度,原理竟一脉相承!”当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穿越1500年时光,与潍坊蔬菜产业的科技奇迹相遇,一场贯通古今的蔬菜研学盛宴拉开帷幕。借助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建设10000平米沉浸式体验空间——“蔬香里”研学馆,打造“农圣文化传承+科技农业探秘+劳动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学课堂,让研学游客在一粒种子的旅程中,读懂中国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五一”假期,潍坊机场变身航空科普大课堂,以“‘五心’逐梦、劳动筑基”为主题推出系列沉浸式研学活动。这场别开生面的“蓝天探索行动”吸引了数百名青少年化身民航职业体验官,在真实场景里深度探寻航空秘境。“我们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让每个动作都成为梦想的注脚。”活动负责人介绍,以专业化课程与真实岗位体验相结合,不仅是一次航空知识的科普之旅,更是一次对“梦想”的具象化触摸。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潍坊市“五一”假期研学旅游的火爆,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体验的平台,也展示了潍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这些研学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潍坊,了解潍坊,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下一步,潍坊将培育更具特色的研学产品,持续打造“行知潍坊”研学品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