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任见:赵匡胤和赵普的历史罪责『原创』
01
向拱为何担当第一任西京留守?盖因其是后周的旧官,北宋取代了后周,他在原职位上未动。
向拱是个只享乐不作为的典范。
历史记载,向拱爱美女,大量收集充于府中,向拱爱修造自家的宅第和园林,弄得非常之大,“每日狂饮,不理政事,盗贼白昼杀人,向拱不问”。
宋太祖大怒,命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之,太祖语曰:“洛久不治,以卿代之,无复效拱也。”
02
焦继勋为西京留守“月余,京城肃然”。
北宋第三任西京留守是石守信。
开封人石守信,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兼归德军节度使,转任天平军节度使。
公元977年罢天平军节度使,改以中书令衔任西京洛阳留守。
石守信一直在军中,至于地方政绩,见于记载的不多,但他崇奉佛教,在洛阳建造了一座崇德寺,大肆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逼人大干快上,却拖欠民工工资,“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
03
公元982年,皇弟赵廷美任西京留守。
赵廷美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行四,因赵匡胤大哥早夭,所以亲弟兄就剩三个了。太祖赵匡胤派曹彬等大将攻灭南唐后,让四弟廷美去慰问军队,赵廷美到达前线,会见南唐后主李煜,二人谈诗论道,极为投机。
这说明赵廷美是个忘乎政治的人。
04
据说赵匡胤逝世的时候,遵照皇太后的“金匮之盟”,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应该将皇位传给赵廷美,但赵光义登基后,欲违“金匮之盟”,找到赵廷美专横骄恣的毛病,多次“整治”他。
赵廷美自然对赵光义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一个忘乎政治的人,篡权谋位,可能性有多大?
遭到诬陷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谋划篡夺皇位,罪莫大焉。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府尹职务。但又念及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令其为西京洛阳留守。
05
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洛阳。
说是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败露,赵廷美遂被罢去西京留守职务,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
赵廷美闲居于西京,后封爵为涪陵县公,举家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
迁房州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三十八岁。
06
公元990年,洛阳人赵普担任西京留守。
赵普与赵匡胤一起在洛阳长大,交情深厚。
赵普读书不多,自幼热心吏事。成年后,投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幕府,后举荐于朝廷,与赵匡胤同为后周世宗柴荣部下。
据说,赵匡胤破滁州后,欲斩降盗百余名,赵普说:“太多了,别这样干。”
赵普进行了一番甄别,大部降盗得以活命。此仁义之举,社会效果良好。赵匡胤“奇之,遂用为同州节度使属下的司法官,旋用为宋州书记官”。
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由遗孀佐幼主宗训即位。赵普协助赵匡胤谎报军情,策划“陈桥兵变”,篡位成功。
07
政变的特殊功勋应归赵普。然而,在论功行赏时,除了一批原来地位重要的拥戴赵匡胤的将领如石守信等晋升要职外,赵普仅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
工于心计的赵匡胤不能不继续重用后周宰执,如范质,王溥以及魏仁甫,赵普认识到这一层,不表异议,照旧为新皇朝出力。
08
赵匡胤代周以后,局面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
后周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本来是个野心勃勃的将领,不甘居下,网罗亡命之徒,拒绝新皇帝授予的高官,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
看到形势可虑,赵普力主赵匡胤亲征并随同前往。两个月,平定。
09
李重进,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淮南道节度使,意欲反叛,宋廷赐送免死铁券以稳其心,令其移镇青州,离东京近一些,以便约束。谁知李重进扣押宋使,起兵反宋。
赵匡胤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不克。
赵普说:“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本就可虑。自行出马吧。”
于是,“太祖自行。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死”。
10
历朝历代,新王朝开局,杀功臣、夺兵权之事多见。如西汉初定,戮韩信,灭异姓王,皆为巩固新生的君权。
赵匡胤由部将拥立,深知不能采取武力解决的办法。
讨伐南北“二李”之举,已引起人心浮动。赵普还在烧火,说以石守信等执掌禁军,不很踏实,虽然石守信等并非统驭之才,一旦部下也来个黄袍加身,情况就不妙了。
烧火烧得多了,赵匡胤“颇然其说”,询以和平解决和长治久安之策。
赵普趁势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建议。
11
赵匡胤是个触类旁通的君主,听赵普之言,随即就化成一整套加强君权、牵掣和削弱各方权力的政策与策略。
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解决拥兵以自重的将领问题。
前曾叙及,赵匡胤劝司令们自动交权的事情。
赵匡胤择机向将领吐露做皇帝的苦处,夜不能安,防范变乱,不及你们做臣下的高枕无忧。
当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时,他又说,假如你们的部下谋富贵而起意怎么办呢?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田宅,为子孙立不可动之产业;多置歌妓美女饮酒作乐以终天年。我做皇帝的,与你们结为亲家,大家相互都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嘛?
大家都听明白了。于是,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
这个为史家津津乐道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赵普献策之功是不能抹杀的。
12
“杯酒释兵权”,是解决皇帝权位之忧的第一步。中唐以来方镇弄权的隐患,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仍是赵匡胤的心头重石。
赵匡胤思忖,应该把赵普十二字方针策略的精神,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消除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
13
公元962年,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效忠太祖谋取富贵的前途又一度展开。
在赵普的参赞下,一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终于制订出来了。
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
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仅负责训练与护卫。
赵匡胤用赵普谋,公元963年,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另收骁勇精壮为禁军,归枢密院指挥。
14
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兵合起来,则可制约禁军。
地方,则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等行政官员,重要文件需会签方生效。
通判慎重择选,这是皇帝督察知州的耳目。
何谓“制其钱粮”?限制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规定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设转运使副主其事。
总之,赵普提出的这套方略,在宋初,加强中央君主集权制,促使军、政、财、文权力分立,防止方镇跋扈与地方各自为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15
五代十国时期武臣专权、政变频繁的局面终至了,宋朝完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统一。
但是,赵普的这套方针,反过来又成为宋朝长期难以克服的弊病。
养无用之冗兵,冗官,冗费负担沉重,自我削弱各种权力结构之有效职能,自然要步步走进“积贫”、“积弱”之境
因为赵普是一面脑子,只知道防兵之变、防方镇之跋扈、防官员之损害君权,不知道提高国力、军力、政权与财政的效力。
16
故而,北宋空有军队一百二十万,官员二万余,库存钱财成堆,却一直对外屈服于辽、夏、金民族政权,不能消弭官乱于上、民变于下,始终处于深重的统治危机之中。
你说,赵普和赵匡胤没有历史罪责吗?
选自任见《帝都传奇》第三版第十卷,有删改。
帝都传奇
第拾卷
任见著
内容简介
本书10卷本150章615节330万字,开创为城市“立传”的先河,以立体、丰满的洛阳千载帝都形象,以历史洛阳前世今生的呼吸与脉搏,以都城洛阳特有的兵燹狼烟和婉转风流,以文化比较研究专家对洛阳的独特“见解”,以磅礴跌宕的故事情节,以艺技独运的构思布局,以简约与饱满臻于极致的洗练文笔,以重重蕴藉的文化辉煌和作家特有的深度幽默,将中国历史文化小说的艺术魅力推到了新颖动人的特殊境界,相信读者会惊喜于自己因为这部著作而获得的关于东方文明的发现、立体洛阳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不凡的帝都个性以及大不相同的阅读趣味。
目 次
第一百三十六章 乱世藩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后唐明君………………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五代瞬息………………
第一百三十九章 香艳奇葩………………
第一百四十章 洛阳地脉…………………
第一百四十一章 形胜西京………………
第一百四十二章 留守漫像………………
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境决战………………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下名园………………
第一百四十五章 四道之论………………
第一百四十六章 熙宁变法………………
第一百四十七章 地产预测………………
第一百四十八章 婉约词宗………………
第一百四十九章 靖康灾难………………
第一百五十章 抱朴守素…………………
娟娟与《帝都传奇》………………………
《帝都传奇》总目录………………………
著者任见简介………………………………
台北张教授手持任见《曹操传》台湾版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大唐上阳》(15卷),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