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是风景优美,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宜居,还是人文和谐?建设美丽眉山,究竟怎样定义“美丽”?
答案在一部规划中。2024年12月,眉山印发了《美丽眉山建设规划(2024—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共10章,约4万1千字,总体上分为三大板块,提出了美丽眉山建设战略定位、建设目标、主要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丽眉山建设的行动指南。
“建设美丽眉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系统推进。”5月8日,在《美丽眉山建设规划(2024—2035 年)》新闻发布会上,眉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志翔对《规划》进行了解读。青神县、眉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委农办、市林业等相关各部门负责人也通报了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发布会现场。图据眉山市生态环境局
《规划》引领,明确美丽眉山发展方向
《规划》立足眉山资源禀赋、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东坡故里、品质眉山”,科学提出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生态屏障协同区、成渝地区有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制造强市、物阜民丰的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同时,提出到2027年,美丽眉山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人城境业和谐的美丽眉山基本建成。
那么如何完成以上目标?在实现路径上,《规划》设置了7类34项指标,按照“各美其美”的原则,围绕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不同的功能定位、自然条件,依托比较优势、挖掘城市内涵、凸显区域特色,以“绿”为底,分类打造“七彩眉山”。根据这一原则,《规划》明确了文化、生态、流域、经济、城市、乡村、机制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
文化方面,能感千载诗书之美,展现人文眉州古韵今风;生态方面,能观群峰竞秀之美,描画最美桌山生灵图鉴;流域方面,可观千里蜀江之美,守护千湖之城水绿如蓝;经济方面,能感新兴活力之美,打造绿色低碳制造强市;城市方面,可感品质宜居之美,建设生机盎然烟火眉州;乡村方面,可观坤维上腴之美,描绘美田弥望如画丰景;机制方面,能感现代智治之美,合力共筑妆点多彩眉山。
青神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拿出照片生动解读。图据眉山市生态环境局
成效初显 美丽眉山建设稳步推进
行动指南有了,目前各项推进情况又是如何?
近年来,眉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让绿色低碳成为眉山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而在打造绿色低碳制造强市方面,今年一季度,眉山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居全省第1,对GDP的贡献度达60.3%;工业用电量增速全省第3,其中3月用电量增速全省第一;“1+3”主导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85.3%。
此外,眉山坚决扛起首提地使命担当,建粮仓、延链条、促融合、强机制,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全市粮食播面299万亩、产量128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第1。
在建设美丽河湖方面,眉山16个国考、省考断面和市级17条河(湖、渠系)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岷江、青衣江、黑龙滩、锦江等重要河湖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标准,全市河湖长制省级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眉山全市水环境持续改善,“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多地现身,青神萤火虫临水飞舞,44种候鸟种群返眉越冬。
据介绍,眉山现共有自然保护地8个,总面积89316公顷,占市域国土面积的12.51%。自然保护地也有力促进了眉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目前,眉山共有陆生野生动物479种和陆生植物2267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呈现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来,青神县因萤火虫频频“出圈”,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例证。发布会上,青神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还拿出了“油菜花田、岷江之畔、萤火漫飞”三张照片,来揭示青神在争创美丽四川先行试点示范上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