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上都还有哪些同学群?
小学群多半没有,初中群可能有,高中群有的概率很大,大学群十有八九有。
小学、初中距今太遥远,所以没有也很正常。
就你有的高中或者大学同学群,你有没有发现,有人从来不在群里说话,也不退群,也不参加聚会。
出现上述情况的,往往是下面这四种人。
第一种:大大咧咧的人
大大咧咧的人,可能连同学群跑哪去了,都不知道。
步入社会后,每个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忙工作上的事,忙家里的事,总之就是会渐渐脱离原来的同学圈子。
维系同学圈子的微信群,也少有人发言。
关于微信群,如果你没有把它保存到通讯录里,群里又没人发消息,然后你的微信聊天界面又没有群,那么你是找不到这个群的。
作为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像保存同学群到通讯录里,这种小细节是很容易忽略的。
所以,他们可能连同学群都找不到。
即使有人在群里说话,这样的人也可能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忽略群消息。
还有就是,关于同学群,不少人都有一个共识;
既然大家都已毕业,也都有了各自新的圈子,原来的同学,因为没有链接点,也就基本不联系,更别说去参加聚会。
按理说,像这种情况,已经到了退群的地步。
如果是大大咧咧的人,有这样的想法,虽然他不在群里发言、不去参加同学聚会,但是也没退群;
是因为他们大大咧咧的性格,致使他忽略了退群的动作。
你留意一下,从来不在同学群里说话,也不退群,也不参加同学聚会的同学中,是不是有这种大大咧咧的人。
第二种人:神经敏感的人
神经敏感的人,会认为既然已经毕业,同学之间也就没有必要联系。
他能有这样的认知,自然是不会在群里发言,更不会去参加同学聚会的。
至于说,他为什么不退群,是因为对于神经敏感的人而言,退群是件大事。
比如:同学群里,一直稳定保持32个人,他退出去,就会变成31个。
要知道,微信群顶部群名称后面有个括号,括号里会显示群人数。
神经敏感的人,是会注意到这个小细节的,他不想因为自己退群,在原本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一阵涟漪。
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退群的原因。
第三种人:好奇心很重的人
在同学群中,大概率是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在上学时,就好奇心特别重,总喜欢逮着人刨根问底;
学校里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的耳朵竖得像天线,就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大新闻”。
即使如今已经毕业,他们也明白同学之情已经渐渐消散。
以至于,他们不在群里发言,不去参加同学聚会。
但是他们仍然想留在群里。
为什么?
因为,他们能够通过群里的一举一动,窥探其他同学的状况。
好奇心驱动着他们继续留在同学群里。
所以,同学群里从来不说话、也不退群,不参加聚会的,也有可能是好奇心很重的人。
第四种人:注重个人隐私的人
注重个人隐私的人,不在群里说话,是不想让其他同学过多了解自己。
学生时代,大家都在一起上课,同学之间相互了解,是难免的。
但是,毕业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就不太愿意过多暴露自己。
因此,他们不大愿意再去参加同学聚会,不想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状况。
在他们看来,过多暴露自己,无异于被人一览无余,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至于说,为什么不退群。
对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而言,他们心思细腻、更重感情。
虽然同学已经是过去式,但是看到群里的同学,脑海里仍能回忆起当初在一起上学时的场景。
回忆这样的场景,能带给他们熟悉而又温馨的感觉。
所以,他们并没有退群的打算,只愿意静静地在群里待着。
其实,除了上述四种人以外,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人,他从来不在群里说话、也不退群更不参加聚会;
是因为他再也没有这个机会(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当然,这是属于非常特殊的情况。
但是,也有这类型的人存在。
同学群里从来不说话、也不退群,不参加聚会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人,既然大家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时光,就好好在群里待着也挺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曾经带给你难忘时光的那个他——你的同学!
-The End - 作者-而这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