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李婷现在过得很不好,住在城东那个老旧小区里。”

同学聚会上,张毅的话让我手中的酒杯一顿。

“怎么回事?”我追问,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焦急。

“具体不清楚,只知道她一个人在那边租房,好像家里出了很大变故。”

张毅摇摇头,叹了口气,“要不是偶然在医院碰到,我都不知道她回来了。”

我握紧了拳头,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总是安静微笑的女孩,和那一张张悄悄塞给我的饭票。

01

高一那年,父亲的企业因合伙人卷款潜逃而倒闭。

一夜之间,我们家从小康变成了负债累累。

母亲开始在街头卖早点,父亲则到建筑工地做临时工。

那个夏天,我拿着拼凑出来的学费,进入了市重点高中。

开学第一天,我站在宏伟的校门前,心里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对现实的忧虑。

班主任安排我坐在教室中间,我的同桌是一个扎着马尾辫、戴着黑框眼镜的女生。

“你好,我叫李婷。”她轻声向我打招呼,声音柔和得像春风。

“我叫陈明。”我简短地回应,然后迅速低下头整理书本。

那时的我,不愿让任何人知道家里的窘境。

每天中午,我都会找个借口离开教室,要么说去图书馆,要么说去操场跑步。

实际上,我只是不想让同学们看到我简陋的午餐——有时只是两个从家里带的馒头。

更多时候,我干脆什么都不吃。



饥饿已经成为我的日常,我学会了忽视肚子的抗议声。

直到那天,高一的第三周,我在体育课上突然晕倒。

醒来时,我躺在校医室的床上,李婷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瓶葡萄糖水。

“校医说你是低血糖。”她递过葡萄糖水,眼里满是担忧。

“谢谢,我没事。”我强撑着坐起来,尴尬地接过水。

“你是不是……经常不吃午饭?”她犹豫着问。

我沉默了,不知如何回答。

“我每天带的午餐有点多,总吃不完。”她轻声说,“明天开始,我们一起吃吧?”

我想拒绝,但她的眼神让我无法说出那些固执的话。

第二天中午,李婷从书包里拿出两份饭盒。

“我妈总是多做一些,说怕我在学校饿着。”她笑着说,“你帮我吃一份吧,不然要浪费了。”

我知道她是在说谎,但那一刻,饥饿和自尊在我心里打了一场仗,最终饥饿赢了。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一起吃午饭。

有时是她从家里带的饭菜,有时则是食堂的饭票。

“我妈给了我很多饭票,用不完的。”她总是这样解释。

我心存感激,但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时一定要报答她。

02

高一下学期的一天,我偶然发现了李婷的秘密。

那天放学后,我回教室拿忘记的课本,看到李婷正在和食堂阿姨交谈。

“小李啊,你怎么又买这么少的饭菜?”食堂阿姨关切地问。

“我不是很饿,阿姨。”李婷笑着回答。

“你每天把饭票给同学,自己却只买馒头和咸菜,这怎么行?”阿姨叹了口气。

我躲在门后,心如擂鼓。

原来,她并不是家里给了很多饭票。

那些所谓“多余的”饭票,全是她省下零花钱买给我的。

而她自己,却只吃简单的馒头和咸菜。

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

第二天,我主动找她谈这件事。

“李婷,昨天的事我都听到了。”我直视她的眼睛,“你不需要这样,我可以自己解决。”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胃口就小。”

“可是——”我想说什么,却被她打断。

“陈明,我们是同桌也是朋友。”她认真地说,“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很正常,别想太多。”

“那至少让我帮你补习功课吧,你英语不是一直有问题吗?”我急切地提议。

她点点头:“好啊,那就这么说定了。”

从那以后,我们有了新的相处模式。

中午她给我饭票,晚自习后我给她讲解英语和物理题。

我发现,李婷并不是学习不好,只是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在我的帮助下,她的成绩逐渐提高,特别是英语,从班级倒数几名升到了中上水平。

“多亏了你,否则我妈又要唠叨了。”她笑着感谢我。

我却知道,我欠她的远远不止这些。

高二那年冬天特别冷,我的冬衣已经穿了三年,又薄又旧。

一天早上到校,我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

“这是什么?”我问李婷。

“提前给你的生日礼物。”她笑着说,“快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一条深蓝色的围巾,柔软温暖。



“我自己织的,虽然有点粗糙。”她不好意思地说。

我小心翼翼地摸着围巾,感受着那份温暖渗入心底。

“谢谢,我很喜欢。”我轻声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动。

那条围巾,我一直戴到高中毕业。

03

高中三年,李婷从未间断过她的“帮助”。

无论是饭票还是节日里的小礼物,她总是那么自然地给予。

而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希望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有能力改变家庭的处境。

李婷的家庭其实也不富裕。

她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在社区医院当护士,收入稳定但不高。

她能给我这些帮助,完全是通过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和午餐费。

有一次,我去她家取笔记,看到她家的房子虽然整洁却很普通,家具也都很旧。

那一刻,我更加感激她的慷慨,也更加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高三时,我们都忙于备考,但她依然坚持每天给我带饭票。

“考上重点大学就能申请奖学金了,到时候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她总是这样鼓励我。

我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出好成绩。

最终,高考那天终于到来。

走出考场,李婷笑着对我说:“感觉怎么样?”

“还不错,应该能上一本线。”我如实回答。

“那就好。”她轻轻点头,眼神中带着欣慰。

高考后的那个夏天,我们偶尔会约着出去玩,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各自准备未来的大学生活。

成绩公布那天,我如愿以偿地被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还获得了学校的贫困生奖学金。

李婷则被省内的一所师范大学录取。

“恭喜你。”她真诚地祝福我。

“都是因为有你的帮助。”我由衷地感谢她。

“不,是你自己够努力。”她笑着摇头。

离别前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学校门口道别。

“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她叮嘱我。

“你也是。”我点点头,想说更多,却不知如何开口。

“有空记得联系。”她挥挥手,转身离去。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有千言万语,却最终只化为一声叹息。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我们会失联这么多年。

04

大学生活开始后,我和李婷偶尔会通过短信联系。

她在师范大学学习数学教育,我则在北京学习计算机科学。

我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终于不用再为吃饭发愁。

随着课程压力的增加,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

一开始是每周一次,后来变成每月一次,再后来就只有节日问候。

大二那年暑假,我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北京实习。

回家后,我才知道李婷的号码已经停用了。

我尝试通过其他同学联系她,但似乎大家都和她失去了联系。

大学毕业后,我被一家互联网公司录用,开始了职场生涯。

工作忙碌,生活充实,但我心里一直记着那个给我饭票的女同桌。

偶尔夜深人静时,我会想起她温柔的笑容和那条亲手织的围巾。

每次想到高中三年她对我的帮助,我就会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机会报答她。

然而,生活的步伐总是太快,转眼间,毕业已经过去了八年。

这八年里,我从普通程序员升至项目经理,收入也从当初的几千元涨到了现在的几万元。



家里的条件也好了不少,父母搬进了我在老家买的新房子,过上了安稳的退休生活。

而我,也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表面上看,我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但心里却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

那就是找到李婷,亲口对她说一声谢谢。

05

三十岁那年,我参加了高中同学组织的十二周年同学聚会。

聚会上,我见到了许多阔别已久的面孔,但唯独没有看到李婷。

“李婷呢?她怎么没来?”我向班长张毅打听。

张毅的表情变得严肃:“你不知道吗?李婷这几年过得很不好。”

我心头一紧:“怎么回事?”

原来,李婷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当了中学老师,和父母住在一起。

三年前,她父亲查出肺癌晚期,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随后,她母亲在照顾丈夫期间过度劳累,也病倒了。

李婷为了照顾父母,辞去了教师工作,在家附近找了份兼职,收入锐减。

更糟的是,她父亲的一个远房亲戚借口帮忙做生意,骗走了他们家最后的一笔钱。

父亲去世后,她带着母亲搬到了城东的一个老旧小区,靠兼职和微薄的补助金生活。

“前段时间我在医院看到她,瘦了很多,但还是那么坚强。”张毅说,“她不愿意向任何人求助,也拒绝参加同学聚会。”

听完这些,我心如刀绞。

当年那个默默帮助我的女孩,现在却落入如此境地。

我立刻向张毅要了李婷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你要去找她?”张毅问。

“是的,我欠她太多了。”我坚定地回答。

回到北京后,我立即请了一周假,买了回老家的机票。

飞机上,我思考着该如何帮助李婷。

直接给钱肯定不行,以她的性格,一定会拒绝。

找工作?但她现在需要照顾母亲,可能没法全职工作。

思来想去,我决定先去见她,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做打算。

落地后,我没有回父母家,直接打车去了李婷所在的小区。



那是一个建于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楼道昏暗,墙皮脱落。

我按照张毅给的地址,来到了6栋2单元502室。

门外没有门牌,只有一个掉漆的铁门,显得有些破旧。

我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06

敲门后,屋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门开了,站在门前的人却令我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