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普外科的“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员周明主任医师近日收到一封感谢信。信中,一位结肠癌患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明为其成功实施医院首例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由衷感激。据了解,这名患者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同时,这项填补当地县人民医院技术空白的手术,标志着医院外科建设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帮扶纪实:14个月的蜕变
2024年初,周明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人民医院。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和全面摸底,他针对医院外科发展现状,制定了“技术帮扶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补短板”: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
周明发现,元阳县人民医院外科团队虽具备基本诊疗能力,但在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上存在明显短板。针对这一薄弱环节,他重点构建肿瘤患者的全程随访和管理体系。“现在做化疗再也不用奔波了!”张阿姨作为首位受益者感触颇深。伴随首例肿瘤静脉化疗、首例输液港置入术的相继开展,一项项“第一次”接连诞生,也让更多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标准化的治疗。
第二步“强技术”:提升微创手术能力
14个月的时间里,在周明的指导下,元阳县人民医院外科完成100余例涵盖胃肠、肝胆、消化系统、急腹症等领域的微创手术,成功开展11项填补本院技术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实现微创手术覆盖率全面提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转诊率。
周明(右)为元阳县当地患者做手术
第三步“带队伍”:培养本土医疗人才
周明牵头组织举办普外科暨疝与腹壁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并亲自授课,深入讲解局麻下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技术要点,为区域内医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针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这一痛点,他组织开展系统性技能培训和笔试辅导,全年累计培训近300人次。在他的严格要求和专业指导下,2024年全院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创下医院历史新高,切实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扎根基层”的本土医疗队伍,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帮扶目标。
学科建设:从“大外科”到“专科化”
经过一年多的精准帮扶与学科建设,如今,元阳县人民医院外科系统成功实现了专业化转型——原“大外科”模式被打破,细分为普通、烧伤、血管外科和泌尿、神经外科两个独立专科,实现从“大外科”的粗放管理到专科化建设的精细转型。这一变革不仅响应了国家“千县工程”和云南“百县工程”关于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建设要求,更标志着医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随着专科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年多来,周明不仅传授医疗新技术,更将规范化诊疗的理念深深根植在这片土地上。正如他所说:“帮扶不是替代,而是点燃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征程上,这样的“组团式”帮扶不仅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更搭建起东西部协作的连心桥,让优质医疗服务的清泉,流淌在边疆群众的生命之田。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