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 平安特稿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黄河东流,折“几”而行。暮春时节的陕西榆林,黄河沿岸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茂密的林草如“绿色诗行”,排布在黄土高原上,讲述着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的故事。

4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水利部在这里联合召开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沿黄九省(区)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多个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共商深化完善“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工作格局,强化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为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关键环节

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关键则全局活。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黄河保护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法律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整合全省办案力量成立10支跨层级跨区域“江源·益心为公”专业化办案团队,共办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6件,追回生态损害赔偿费用480余万元;内蒙古、山西等地检察机关办理了某煤矿水土保持违法案、某公司违法取用水案等重大案件,通过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推动法律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流域治理效能……2024年2月,最高检按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部署开展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基层行活动,一年间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719件。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腹地。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查庆九非常关注黄河源头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他举例介绍了检察机关的做法:三江源地区检察机关针对黄河源头扎陵湖非法捕捞危害生态平衡的行为,诉请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费用,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黄河源头生态保护职责。

查庆九还特别提到了甘肃和青海两省检察机关共解黄河流域跨区划生态保护难题的举措:“上个月,两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守护黄河源 甘青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三年专项行动,建立全方位公益诉讼协助配合机制,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共同唱响守护黄河上游绿水青山‘协奏曲’。”查庆九说。

“两年多的时间里,针对破坏草原林地造成黄河流域荒漠化这一突出问题,内蒙古检察机关在全区开展荒漠化防治专项监督活动,共办理非法开垦草原、林地刑事案件1789件、公益诉讼案件487件,推动黄河流域系统保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君介绍说。

作为千百年来华夏治黄的主战场,河南省检察机关在布局之初就明确了监督重点——着力解决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段文龙表示,河南省检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系列专项活动,推动解决和整治黄河河道、滩区行洪安全问题,推动消除黄河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问题,以法治助力防范黄河水患灾害。2023年以来,共办理涉黄河行洪安全各类案件755件。

四川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麟展示了一组数据:2023年以来,四川省检察机关对破坏黄河水源涵养区相关犯罪案件批准逮捕13件32人,提起公诉28件57人;办理湿地、草原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38件,督促补植复绿2950株,清理固体废弃物80吨,修复草原、湿地面积41.58亩。

构建高效机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2023年4月12日,最高检联合水利部在河南郑州举办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并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对筹建协同平台作出部署。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个贯通黄河全流域9省区各级检察机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的协同平台基本建成。经联网测试,目前共开通使用单位2939家,其中黄河流域各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1111家、水行政执法机关1242家、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各级流域管理机构584家。

“我们与水利厅召开联席会议,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与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单位建立监督协调机制,构建‘流域管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依法治河管水机制。”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介绍说。

“这样的机制在黄河保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职工黄云娜如是评价。黄云娜此前曾受邀对陕西省检察机关办理的一些涉黄河案件进行调研。她表示,陕西省检察机关推动建立了生态修复基地,通过异地修复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方式,用法治力量呵护“母亲河”,正是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蔡平表示,黄河长治久安离不开法治保障。要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推进下游生态保护,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更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表示,要全面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深化“两法衔接”,在案件移送、证据认定、司法鉴定等环节相互协作,实现高效行刑衔接,协调解决立案难、取证难、定性难等突出问题,构建各尽其职、配合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

凝聚保护合力

古有黄沙吞碧浪,今现绿意护长河。

除了执法司法协作,在检察机关内部,“四大检察”协作配合,在履职中拧成“一股绳”,释放出强劲办案动能;加强区域检察协作,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在线索移送、调查取证配合、办案协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承载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窦朝晖表示,宁夏检察机关统筹“四大检察”协同发力,建立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案件线索移送及办案协作机制,加强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主动参与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促使赔偿义务人主动履行赔偿责任。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办理督促整治浑源矿企非法开采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山西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多次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争取支持,推动完成矿山生态治理5.39万亩,实现了“一年见绿,两年见树”。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景海表示,山西省检察机关将助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作为办案重点,就重大案件情况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主动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党委领导、各司其职、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

“我们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12家单位会签协作意见,开展案件会商,邀请专业领域代表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参与办案,强化工作协同。”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介绍说,山东省检察机关构建了鲁豫沿黄交界11县区、山东沿黄九市等检察协作机制,助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治理。

九省共执一支笔,同护黄河万里春。

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沿黄九省(区)检察机关代表一致表示,将携手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在更高起点上服务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