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到一群人,韩旭辉同志用一生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文水法院刘胡兰人民法庭(环境资源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韩旭辉同志为榜样,践行“五先”工作法,做实定分止争、实质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法庭共受理案件169件,审结168件,结案率99.4%,调解率达40%。

党建引领铸忠诚

01



刘胡兰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的名字,刘胡兰法庭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法庭,秉承英雄风骨,以刘胡兰精神为内核,打造“红+绿”特色党建品牌,完善刘胡兰精神园、修建法庭庭史墙,在党建工作引领下,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要求贯穿于案件审理全过程。

“五先”方法显情怀

02

1

先坐旁听席再坐审判椅

始终站稳人民的立场,是刘胡兰法庭的真实写照。每次开庭前,法官都会先在旁听席和当事人进行沟通,一方面减轻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缩短与当事人的距离,更好地了解案件的细节和背景,不少案件在开庭前达成了调解。“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在韩旭辉的影响下,刘胡兰法庭紧盯人民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

2

先敲农家门再敲小法槌


秉持“办理案件要坚持到一线调查”的理念。只有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找准问题根源,只有摸清民意所指,才能做到案结事了。在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中,承办法官先后六次前往现场勘验并组织调解,累计往返100多里。经过多次近距离调解,双方的心结摸清了,问题的症结找准了,全庭干警的汗水没有白流,苦心没有白费,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重归旧好。

3

先断家务事再释法理情


刘胡兰法庭注重巡回审理,把国徽抗在肩上,把庭审设在田间,把矛盾解在现场,把理摆在明处,把法播在心里。排除妨害纠纷往往涉及到群众关心的房屋修建、行道距离、通行权等问题。法官因案制宜,选择在事发地村委开展巡回审判,双方当事人在当地群众的旁听下各自陈述。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乡面前,真善美得到弘扬,假丑恶得到遏制,双方本着善良、诚信、解决问题的和分歧的态度,巡回审理效果良好,不仅案件得以解决,也为当地群众开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一直以来,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触角,面向学校、农村、社区,采取“源头调解+巡回审判+庭后普法”模式,针对与人民群众关心的案件,到纠纷“始发地”开庭,将严肃的“庭审现场”变成生动的“普法课堂”,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4

先摸准良心再倾听民心

刘胡兰法庭秉持”公正司法“理念,办案公道,做人正派,赢得民心。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因案双方当事人矛盾尖锐,法官采取“背对背+面对面”调解的方式,通过阐理释法,将心比心,分析了男方在婚姻中存在的过错和应承担的责任,也指出女方的不妥。最终男方承认错误,做出让步,双方当事人在夫妻共同财产分配和婚生女抚养方面达成了一致,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5

先上公正轨再开效率车

法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抓住审判工作“牛鼻子”,把司法审判落到“实处”。严把案件质量关和效率关,注重案例研究,减少发回重审、二审改判案件。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最快速度推动纠纷化解,减少人民群众解纷的成本。

2024年,法庭服判息诉率高达96%,平均审理时长34.9天,真正做到公正高效。

服务大局勇作为

03

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变工作理念,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结合文水县特点,创新推动文水县域社会治理。


聘任环保、林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环境资源审判技术调查官与人民陪审员;常态化与检察院、森林公安分局召开原始生态资源保护座谈会,形成保护合力;发布古树司法保护令,保障名木古树;联合开展入户主题宣传活动;设立 “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工作站”。

一个法庭一个阵地,是人民法院为人民的阵地;一个法庭一个堡垒,是公平公正系民情的堡垒;一个法庭一面旗帜,是学习韩旭辉践行使命担当的旗帜。刘胡兰人民法庭把好的工作作风、高的审判质量以及深厚的为民情怀,踩成一串扎实的脚印,在法治的征途中,脚踏实地,实干笃行!

责编:穆沛方

来源:刘胡兰人民法庭

编辑:武佳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