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陪审员制度肩负了推动司法公正、凝聚社会共识的时代使命。

今年4月2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七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宝鸡中院特开展人民陪审员专题宣传,以“无袍法官”的独特视角,生动讲述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赋能、定分止争、法治宣传等履职中的法治实践,展现人民陪审员风采。

人民陪审员:赵佳美


赵佳美,女,生于1985年11月,千阳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职工,2024年7月起 担任 千阳县人民法院 人民陪审员。

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工作,这段经历不仅是对法律实践的深入体验,更是一场重塑认知、淬炼心灵的成长之旅。从最初的忐忑茫然到如今的从容坚定,每一次参与庭审、每一次合议讨论,都让我对司法公正、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民陪审员”五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一、自我成长,从法律“旁观者”到法治“参与者”

参与陪审工作,也让我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蜕变。过去,我对法院的认知仅限于新闻报道,成为陪审员后,我系统学习了《人民陪审员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更通过实践明白了“陪审”二字的重量。如今通过一次次庭审实践,我掌握了基础的法律知识和司法流程,学会从证据链、逻辑关系等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在与法官、其他陪审员的交流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阅历相互碰撞,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辩证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

二、走进法庭,触摸法律的严谨与温度

初次走进庄严的法庭,高悬的国徽、严谨的庭审程序,都让我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与威严。随着庭审的推进,那些课本上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第一次陪审,被告人是三名刚成年的孩子,因入室盗窃被起诉,看着他们手上带着手铐、脚上带着脚链走进法庭,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怜悯,面对被告人的自我陈述和检察院的起诉,法官始终以专业的态度庭审,耐心的审查证据,让被告人完整表达诉求。

在合议环节,法官与陪审员们围绕案件事实、证据认定、法律适用展开细致讨论。我意识到,法律的公正不仅在于条文的执行,更在于对每个个体命运的尊重与考量。我们不仅要判断是非对错,更要在合法的框架下,寻求合理、合情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司法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责任在肩,体会陪审员的使命与担当

每一次参与庭审,都是对事实的抽丝剥茧,对责任的慎重抉择。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被告人的命运、受害者的权益,甚至背后无数家庭的悲欢,都系于我们的裁决。这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反复研读卷宗、仔细聆听陈述、认真分析证据。

有一起盗窃案件让我记忆犹新。被告人是一名刚满十六岁的少年,因家庭疏于管教误入歧途。在合议时,我们不仅关注他的犯罪事实,更深入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合议庭结合少年的成长环境、悔罪表现,作出了相对从轻的判决,并建议其家人加强教育引导。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陪审员的工作不仅是判断,更是对社会和谐与人性关怀的践行。

这段经历更让我成为法治精神的传播者。日常生活中,我会主动向身边的人分享陪审故事,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人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法治信仰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人民陪审员的身份让我得以站在司法实践的第一线,见证法律的力量与温度。这份经历让我坚信:每一位普通公民对法治的参与和信仰,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未来,我将继续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案件,以专业、公正的态度履行职责,为守护司法公正、传递法治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