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利峰正专注地铺设着墙砖。 刘少伟 摄

4月23日,在吕梁新区碧桂园一间正在装修的房间里,刘利峰正蹲在地上,专注地铺设着地板砖。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指甲因长期接触水泥微微凹陷,但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熟练。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映照出他额头上的汗珠,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敲打着地板砖,确保每一块都平整无误。

今年43岁的刘利峰来自临县大禹乡,已经从事泥瓦匠这个行业26年了。初中毕业后,他便跟着师傅学习手艺。在当时人们朴素的观念中,一个年轻人,如果不再上学,就需要学习一门手艺,为以后的安身立命做准备。17岁的刘利峰被当时还是新事物的瓷砖吸引,选择了学习泥瓦工技术。

“那时候觉得学一门手艺,以后总能有口饭吃。”刘利峰回忆道。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他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干起,一干就是六年。出师后,刘利峰先是跟上别人干,慢慢积累客户资源。他笑着说:“那时候,我就想着要把活儿干好,让别人认可我的手艺。”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手艺,把自家在村里的房子盖了起来。一砖一瓦,凝聚着他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见证着他从生涩到成熟的蜕变。

慢慢地,靠着亲戚朋友和客户的介绍,他接到的活越来越多,技术也在不断地实践中越来越精进。“干我们这行,就得不断学习,做到老就得学到老。”面对别人的赞誉,他常常谦虚地说。

泥瓦匠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因长期接触水泥和搬运几十斤的地板砖,刘利峰的食指和中指微微凹陷,鼻炎也因粉尘而变得更严重,长年的工作形态让腰部不适,手腕也时常感到疼痛。尽管如此,他从未抱怨过。聊起工作带来的苦痛,他淡淡地说:“干我们这行,吃苦是难免的。”

有时刘利峰也会感慨,因为需要吃苦,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学这门手艺了。“其实现在比以前好学多了,以前学至少需要学三年,现在学习一年多就能给人家做工程了。”尽管如此,刘利峰依然对这个职业充满信心。他说:“只要人们还需要盖房子、修房子,我们这行就有市场。”

26年来,刘利峰用双手铺就了一条幸福路。他不仅让村里的房子从一间变成了两间半,后来又变成八间,还在离石买了楼房。在他心中,始终怀抱着朴素的信念:“对家庭负责,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让下一代人少受点苦,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用勤劳的双手和朴实的信念,诠释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伟大。

“五一”假期,刘利峰依然忙碌在工作的第一线。他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用行动诠释着劳动的意义。他笑着说:“只要能干活,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他的笑容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记者 刘少伟)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