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美,并非横平竖直,也不是刻意造势,而是顺应本心,回归自然,笔笔率意自如、包罗万象,书法史2000多年,把这些特点做到极致的,就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它们脱离汉字的传统结构,用笔简练,姿态诡谲。
乍一看犹如“鬼画符”,或者儿童涂鸦,艺术气息十分浓厚,至于2人之间,水平孰高孰低的问题,世人争论千年,最终认定怀素是“草圣”,可是从境界、笔法层面分析,张旭更胜一筹。
张旭乃是狂草艺术的“领头羊”,史册记载,他是“二王”笔法继承人,自幼练字,以楷入草,根基颇为扎实,无论运笔如何变幻、迅疾,力道和筋骨,始终沉着凝练,无一丝一毫的虚浮感。
而且张旭爱饮酒,善于取法万物,醉酒之后,行笔不计工拙,把自然万象的意态,全部融于笔尖,随着情感、心境变化,人笔合一,好比进入神仙境界,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尤其是晚年时期,酩酊大醉之后,写给李白的《李青莲序》,堪为最高水平的一幅草书,狂逸、烂漫的气象,令人震撼不已,全卷共有78行,合计498字,单字约为4厘米。
采用中锋运笔,侧锋辅助,有时竖画如剑锋劈空,转折处则似惊涛回旋,墨色饱满如“锥画沙”,即使迅疾飞白,仍能“力透纸背”,毫无浮滑之气。
至于全篇布局,看似狂放,实则暗含兵法,字与字“连绵如奔蛇”,行与行“错落似星斗”,疏密、轻重、快慢的交替,宛如交响乐章,尽显韵律和动势。
蔡襄曾言:“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怀素处其侧,直有奴仆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项穆也说:“其真书绝有绳墨。草字奇幻百出,不逾规矩,乃伯英之亚,怀素岂能及哉”。
不夸张的说,此帖之妙,怀素只配给他研墨,并且宋人评价:“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张旭的草书看似狂怪,实则暗藏古法,质感和肌理深厚。
因此时常临摹,可以掌握纯正的狂草笔法,保证筋骨洞达,气力坚实,同时还能感受线条的丰富变化,摆脱刻意、拘谨之病,行笔潇洒自如,遵从本心,展现真正的艺术之美。
而今,我们对张旭《李青莲序》,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