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圣张旭的姥爷,其书法笔法上追魏晋,得二王笔法的真传,他笔下的这帖行书之作更是被誉为是“大唐第一行书”之作。
其中细腻的提按和丰富的笔锋变化等,都为我们展现出了晋人才有的笔法韵味和格调。
他就是陆柬之,生于公元585年,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后代更是出了陆元方、张旭等名人。他在仕途之上更是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司议郎。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从小就开始研习家传笔法,最初受其舅舅虞世南的影响,而后又跟欧阳询学习,欧阳询和虞世南的好友,所以你懂的。
果然,于古而言,书法这一门艺术还真是贵族们的游戏,也就是在今天这样的好时代,我们才能接触到这么高贵的书帖,互联网各种学习资源连收费都不用,任你欣赏任你学习。
但为什么今天却少有大家存在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之后他在行书方面开始研习王羲之的笔法,主要是魏晋的流逸秀劲之风,同时还融合了“唐楷”的刚健气力,将这两种风格融合到了一起。
就他的此作《文赋》而言,他的书法功力完全不输于现在所熟知的名家,在当时也不输任何一家,据史料记载当时曾一度将其列入到“初唐四大家”之中,可谓是名重一时。
而后来的草圣张旭也曾受他的影响,从中吸收养分,为他日后成为草圣铺垫了基础。
赵孟頫晚年的书法风格,从中汲取了深厚的晋韵滋养,其笔下的圆润流畅与《文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孙承泽所言,赵孟頫书法的根源就在于陆柬之《文赋》。
《文赋》是陆柬之为数不多流传于世的真迹,此作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44 行、1658 字的篇幅里,满是书法的智慧与巧思。
从笔法来看,陆柬之用笔圆润厚重,锋芒内敛,恰似一位沉稳内敛的儒者,娓娓道来却自有风骨。
起笔收笔利落干净,转折之处圆润顺畅,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尽显笔法精妙。
字字珠玑间,晋人韵味弥漫,尤其是对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传承,使得《文赋》笔下有兰亭之神韵,却又多了几分陆氏的沉稳持重。
此作以行楷为主,间杂草字,正体字稳定阵脚,行书字灵动跳跃,草字则如点睛之笔,增添灵动飘逸之气。
全篇气韵贯通,如同一气呵成的自然佳作,毫无拼凑之感,尽显书法艺术的高级美感。
释文: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大德二年十二月六日,吴兴赵孟頫跋。
李倜跋文賦
陆柬之作为陆机的后裔,他怀着对先贤的崇敬之心,以笔墨传承文学与书法的双重精魂。
据说他早年不敢轻易书写此文,唯恐书艺不精有辱先辈名声,直至晚年书艺炉火纯青,才动笔书写。而此作便成了初唐书法的一座丰碑,它承袭晋韵,开启唐法,为我们展现了初唐时代书法艺术求变创新、传承发展的缩影。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