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22岁。

夏日的一天,大家吃完晚饭,都聚在院子里剥玉米粒。农忙时节就是这样,即使累了一天,到晚上也不能太早闲着,因为白天还有白天的活。

晚上的月光特别漂亮,除了有月亮,星星,还有特别多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格外柔美,为夜晚增添了一份宁静。

大家都不开口说话,舍不得打破这份宁静,只有手里在不停地剥玉米粒。

在这种氛围下,母亲突然间来那么一句,她说我今年也有22岁了,该娶媳妇了。

那时候我正低着头专心剥玉米,冷不防听到这话,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谁不想娶媳妇,家里穷得叮当响,人家愿意嫁给我吗?

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我心里面已经有喜欢的姑娘。

我们村是个大村,一共有四个姓,姜,王,张,赵。

我喜欢的姑娘叫赵春秀,她比我小4岁,是赵木匠家的小女儿。

那时候在农村有一门手艺很吃香,赵木匠自己有手艺,又传给了他大儿子。

赵木匠父子俩凭着一门好手艺,挣了不少钱,家里早早盖起了砖瓦房,他们家的吃喝水平也是在很多家庭之上。

他家小儿子也有很好的出路,是一名令人尊敬的老师,就在我们村附近那所小学教书。

赵春秀是他们家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女孩,从小就被宠着。

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张鹅蛋脸,皮肤面若桃花,身材苗条,是个温柔可人的姑娘。

夏天的时候,她穿着一条碎花裙子走在田野上,像一个从画中走出来的花仙子一样,简直美不胜收。

赵春秀是十里八村最漂亮的姑娘,我喜欢她,很久之前就喜欢她了。



每次在路上偶遇,每当她笑着跟我打招呼,喊我一声“志远哥”时,我心里像喝了蜂蜜一样甜,不知道多高兴。

我去窑厂搬砖的时候,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我喜欢赵春秀,盼着有一天把她娶回家当我的媳妇,那样的日子才叫有滋有味。

所以,当母亲说我该娶媳妇的时候,我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希望她能明白我的心意。

也不知道是我嘀咕的声音太小,母亲没听到,还是她分明听到了,却故意装没听到。

意外的是,母亲竟然让我娶李慧萍。她说李慧萍是个很好的姑娘,力气大,下地干活做家务养家禽样样行,心地善良,对家里父母又孝顺。把这样的好姑娘娶回家,家里要旺三代。

李慧萍是隔壁村的,她是个胖姑娘,皮肤还有些黑,五官平凡。性格热情大方,说话中气十足,而且力气很大。

她是我妹妹的小学同学,两个人玩得好,跟好姐妹一样 。

人家来了也没有闲着,是个眼里有活的人,看到我家的地脏了,她都会顺手拿个扫把扫干净。

这胖姑娘人还挺热心,她走在半路上,看到别人有困难,都会上前搭一把手。



有一次,二叔婆挑一担粪水去地里淋菜。走在地头上不小心踩空了,摔了一跤。

她摔倒在地,手脚扭伤了,一时起不来,喊了几声。

李慧萍来找妹妹玩,经过那里,听到二叔婆的呼救声就跑过去,把二叔婆抱起来,然后背她去赤脚大夫那里看病。

二叔婆的右脚和两只手都扭伤了,尤其是右脚肿得像馒头,大夫给涂了药,才没有再那么难受。

二叔婆说这姑娘善良啊,不嫌弃她身上的粪水,直接把她背到赤脚大夫那里,一直陪着,后来又把她背回家。

母亲在我面前说过无数次李慧萍有多好,我以为那是因为李慧萍是妹妹同学的原因。

我想不到的是 ,有一天,母亲竟然开口让我娶李慧萍。

她还说她让妹妹问过李慧萍,李慧萍羞答答地表示早已经对我芳心暗许,愿意嫁给我。

平时那么大大咧咧,热情大方的一个胖姑娘,用羞答答地表情承认喜欢我,我无法想象那个画面,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我打心底里面抗拒,我不喜欢李慧萍。我喜欢的是赵春秀那样的姑娘,心心念念的是她。

所以,我很坚决地跟母亲说我不愿意娶李慧萍,也很正式表达自己的心意,我想娶的是赵春秀。

我希望母亲能够满足我的心愿,请媒人帮我去赵春秀家提亲。

可母亲却跟我说:“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还不知道你心里面的想法吗?我知道你喜欢赵春秀那姑娘。但我跟你说,绝对不行。”



母亲没有考虑我的感受,一口回绝,我当时既感到伤心难过又有些生气。心里堵着一口气出不了,连手中的玉米粒都不想剥了,直接回屋躺在床上。

远处传来青蛙的叫声,让我感到更加的心烦。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地里的农活都做完了,大家也基本上清闲了下来。

这天,李慧萍又来了。她熟门熟路进来,知道妹妹不在家,她都没走,直接去灶屋帮母亲烧火。

母亲高兴,说家里忙了一段时间,人都瘦了一层。今天正好宰了一只鸡,叫李慧萍留下来吃饭。

我在屋里,听到李慧萍的声音,心里一阵烦躁。

吃饭的时候,母亲还特意把李慧萍的位置安排在我旁边。

李慧萍看到我,两眼放光,一脸羞答答地喊了我一声“志远哥。”

这顿饭,让我吃得食不下咽,难受得像度日如年一样。

吃完饭,李慧萍还赖着不走,帮忙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后来,她看水缸没多少水了,还自告奋勇去挑了几担水回来。

好不容易把李慧萍盼走,母亲又再一次重提让我娶她的事情,妹妹还在一旁火上浇油。

我心里有气,忍不住骂了妹妹两句,她哭哭啼啼走了。

以为母亲会反过来骂我,当时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想了无数的措辞要顶回去。谁叫她们不顾我的感受乱点鸳鸯谱。

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既没有生气,也没有骂我。



她跟我说:“我也想随了你的愿请媒人上赵春秀家提亲,但我问你,你觉得赵春秀她愿意吗?她的家里人会同意吗?”

我有些底气不足说:“您还没有叫人去问,怎么就笃定她不愿意,她家里人不同意呢?反正,每次见到春秀,她都会笑着跟我打招呼,言语中也很关心我,我相信她是对我有好感的。”

“春秀的家里人那么疼她,要是她愿意了,我相信她家里人也会同意的。”

母亲却摇摇头说:“人家对着你笑,就是对你有好感了?退一万步来说,春秀和她家里人都同意了,可是她要是真的嫁给你了,她能适应我们家的生活吗?”

“春秀家随时能买肉吃,而我们家十天半个月才能吃上一回肉;我们家要下地干活才能吃上饭,春秀这孩子养得不知道多娇气,别说下地干活了,在家里连自己的衣服都让她母亲和嫂子洗。”

“还有,她一天换一条裙子,你光看着她穿的漂亮,可你知道,这是要花钱去买布回来裁的吗?你有钱给她买吗?她要吃好的,穿好的,你养得得起吗?”

“听我的,你就死了这份心吧,春秀不可能看上你这个傻小子。我要是为了你请媒人到她家提亲,成是成不了,人家还会笑我们不自量力。”

“我吃过的盐走过的路比你多,不会看错眼,慧萍是个好姑娘,人家愿意嫁给你,是你的福气,你要好好珍惜。”

和母亲这次聊天之后,我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整日无精打采。



在那之后,李慧萍来我家来得更加勤快了,一来就待上大半天。

有一次,二叔婆来找母亲借针线,正好李慧萍也来了。二叔婆就问母亲,家里什么时候办喜事。

母亲笑着说要看慧萍的,她什么时候肯嫁进来,就什么时候喝喜酒。

李慧萍痴痴地望着我,她什么都没有说,但表情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有一天,我去窑厂搬砖的时候,在路上又遇到赵春秀。

她和一个男子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有说有笑,看着很甜蜜。

那男子是她的相亲对象,叫伍家宝,家在镇上做生意的,父母都是有头有脸的人。

赵春秀看到我,停下来跟我打招呼,说那么大的太阳去搬砖很辛苦,问我怎么没带水。

我说出门前忘记了,瞧了她一眼又瞧了伍家宝一眼,问他们这是去哪里。

赵春秀两眼水汪汪望着伍家宝,然后跟我说他们已经定了结婚的日子,就在五月份,这是去镇上买结婚的东西。

我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心里很苦涩,笑容勉强地对他们说了一声恭喜。

得知他们要结婚的消息,我对赵春秀也死心了。然后,听了母亲的话,在这一年的10月份娶了李慧萍。



和李慧萍结婚后,还是一大家子住一起。父母和妹妹弟弟们本来就喜欢她,她和他们相处得比我还要好。

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依旧还是老样子,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去窑厂搬砖。

但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比如结婚后,每当我从外面干活回来,李慧萍打好一盆水放在院子里给我洗手洗脸,连擦手的毛巾都给准备好了。

以前晚饭是母亲做的,有时候我收工晚,他们在家就先吃了,给我留了一些菜。

夏天还好,冬天的话,那些菜是凉的,我得自己热来吃。

如今,我多晚回来,李慧萍都帮我热饭菜。而且,衣服有人收回屋里,还叠得整整齐齐 。

我的衣服哪里开了口子,李慧萍随时都能发现。她的针线活特别好,每次把口子补得平平整整。

有一次,很晚了,李慧萍点着油灯就着微暗的光线帮我补衣服。我担心她伤眼睛,让她明天再补。

她说不行,明天还有明天的话,事情多着呢,我怕到时候忘记帮你补衣服,耽误你找不到衣服穿怎么办?



在那一刻,我突然间想起白天遇到的赵春秀。

她自从生了个儿子后,孩子满月就搬回娘家住了,住了大概有两个多月了。

赵春秀还是像以前那样,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喊我志远哥,寒暄起来。

她问我跟李翠萍结婚后怎么样,我说挺好的,又基于礼貌问她过得也挺好吧,小家伙都那么大了。

赵春秀却皱着眉头说:“不好,我婆婆一大早就叫我起来做早餐给他们吃,我说我在娘家从来没有起过那么早,也不用做家务,我不会煮饭……”

眼前这个一脸怨气,不断抱怨的女子,和从前那个温柔可人的姑娘,分明是同一个人,又不像同一个人。

看着认认真真帮我补衣服的李慧萍,我突然间觉得释怀了。



儿子出生后,母亲说我身上的责任不一样了,该顾着自己的小家,于是把我们分了出来。

从这时候起,我不再去窑厂搬砖。

我和李慧萍回她娘家拉了5头小猪回来养,又跟着她大舅家的表哥学泥瓦匠。

表哥接到活的话,我就要跟着忙一两个月。李慧萍既要照顾儿子,又要喂猪做家务。

我怕她忙不过来,她一点都不矫情,说这点活算什么,把孩子哄睡了,或者背他在身上,就能放手一点一点把家务做好。

年底,养了快一年的猪,可以卖了。卖了个好价钱,比我在外面赚的还多。

李慧萍跟我说:“快要过年了,拿出部分钱孝顺双方父母,让他们也跟着高兴高兴。”

我抱着儿子,点点头说:“行,都听你的。”

第二天,李慧萍去集上买了猪肉买了鱼,先去了父母家。她塞了300块钱给母亲,说这是我们孝顺二老的。

母亲说:“你们一年到头养几头猪那么辛苦,赚这点钱也不容易。买东西来就行,把钱拿回去吧。”

李慧萍把钱直接塞到母亲的口袋,笑着说:“妈,您就拿着吧,这是我和志远商量好的。”

下午,我们带着儿子,拿着猪肉和鱼去岳父家,我看到李慧萍只塞了100块钱给岳母。

回家的路上,我问李慧给了我母亲300块钱,怎么只给岳母100块钱?

李慧萍说她几个哥哥都成家了,能挣钱给父母花。不像我家还有两个弟弟读书,我的父母还得给他们挣学费。尤其是父亲三月份的时候伤到脚,有几个月没去干活,家里少了一份收入。

李慧萍还说等到过了年,开学的时候,去问问父母,看弟弟们的学费够不够,不够的话,从我们这里出一些。

当时我听到这些善解人意的话,忍不住湿了眼眶。我何其有幸,娶到这样的好媳妇。



妹妹结婚,我们做哥嫂的送了嫁妆。两个弟弟上大学,娶媳妇,我们做哥嫂的也都出了力。

两个弟弟大学毕业后,一个在外省工作,在那里成了家。一个在市里工作,也把家安在那里。

我是老大,又在县城,离老家近,所以,父母跟着我们生活。

二老有点头疼脑热,生病住院,都是我们在照顾,李慧萍从来没有埋怨。

她总说谁有空就谁多孝顺父母,不必计较太多的得与失。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要是太多计较,就会伤了彼此的感情,这样会伤了老人的心。

所以,我们兄弟姐妹4个人感情非常的好。谁家有困难,都会搭一把手。在父母的问题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会计较那些。我们团结,父母过得也开心。

儿子女儿,侄子侄女,还有外甥外甥女他们小辈也有样学样,彼此感情非常好,对我们,对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的孝顺。

我很庆幸当年听了母亲的话,娶了李慧萍。母亲说得对,李慧萍是个好姑娘,好儿媳妇,娶了她,要旺三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