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XU TIAN · 我是许天

#行业 #

今天看到写作圈里的两位作家撕了起来。

说到battle,写作圈一直不输说唱圈。

先对双方选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一位选手是诗人兼作家余秀华,这位不用介绍,因为大家都认识,另一位选手是不太有名气的民间作家邬霞,这位也不用介绍,因为说了大家也不认识。

先说说我和二位的交集——没有任何交集。

前者有认识的机会,我表哥主要工作是上门驱虫,但还有个身份——诗人(没想到吧哈哈哈,叫黄小线,大家可以搜搜,顺带买买他的诗集),他说他认识余秀华,要不要给我引荐下,我也不擅长写诗,实在想不出来我们俩有什么认识的必要性,就说不用。

后者,我只是进过她的微信群,看过她写的一些文章。

两人为什么吵呢,说不清楚,压根没法追溯对错,更谈不上有什么观赏性,和普通的网友对线差不多,就是各种脏话和人身攻击。


通篇看下来的感受是:

非常难看。

当然,这没什么好聊,几乎所有网络骂战,骂到最后都是骂爹骂娘,和税收死亡一样不可避免。

我倒是从这场骂战里总结出一些隐秘但有用的规律。

第一,写作者,还是得干自媒体。

余秀华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自媒体人,从最初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火爆出圈,到在微博上、抖音上、公众号上的各种惊世骇俗的言论,自媒体都是她的放大器。

她也是懂流量的,总能用各种流量的打法参与到公众事件的讨论或者进入公众视野。

余秀华,已然是个自媒体大IP。

相反,邬霞在这块就弱很多,她公众号在流量最井喷的2016年就已经注册,那个黄金年代,做公众号跟捡钱似的,不过邬霞没有太多商业思维,内容也一直沉迷于自我表达,到今天都没有太多的粉丝和阅读量(当然这个也与她认知和才华有关)。

我总在课堂上说,写作要写,不过也得做号——因为你不想方设法站到大众面前,你再好的才华也无人欣赏,而自媒体就是你站到大众面前的工具。

不止写作者,任何人都要干自媒体。

在我们这个时代,对普通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自媒体更好的杠杆。

第二,骂战是能带来流量的。

且不说邬霞和余秀华撕逼之后,她账号阅读哐哐涨,就单说现在干短视频干自媒体的,很多人都在用这个套路。

为什么现在很多博主,很多大V喜欢怼天怼地,全世界都看不顺眼,是因为他们对谁都有这么大敌意吗?

当然不是,彼此都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骂是骂给粉丝看的。

因为大众就是喜欢看冲突,看对立,看撕逼。

你到微博或者抖音上,会看到很多引战的营销号,发表各种没脑子的言论,账号小编是真没脑子?

你真以为人家没脑子,那真正没脑子的是你自己。

只要你去点击,去评论,去反驳,那么你就输了,人家流量已经到手。

写故事的时候,总强调要有戏剧冲突,也是相同道理,喜欢冲突感,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

想要在自媒体上搞流量,不难,去引战,去对立,流量猛的一批。

当然,你要思考,这样的流量,对你而言是不是能兑现价值的流量。

第三,自媒体人是需要适度苦难的。

明星也好,网红也好,适度的苦难有利于提高粉丝粘性。

追星追网红,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投射,本质就是你渴望成为对方那样的人,或者你渴望得到对方那样的伴侣。

投射成形,共患难的思想就会扎根。

你见不得对方被攻击被围剿,每一次攻击,每一次围剿,都会激发你更汹涌的保护欲——你在保护的是自己最珍贵的幻想。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很多男明星经历风波之后,他们粉丝会空前的团结。

还有个很具像化的例子,网红打pk。

他们总在pk直播里喊,哥哥,姐姐,人家要输了啊,快帮帮忙,快救救我——仿佛pk打输,他们要被发配边疆。粉丝听了,哐哐刷礼物,又是跑车,又是火箭,pk赢了,粉丝们那觉得自己真的胜利了,输了会怪自己不够努力。

论韭菜,这些粉丝是最鲜艳那一茬。

像我这种不会营造苦难的公众号作者,粉丝基本没啥粘性。

我说我发烧39度,他们会说卧槽牛逼,我说我痛风走不了路,他们说你可以爬。

如果你真要做自媒体,别学我,日子没盼头。

最后,我没选择第二、三种方式做自媒体,没什么伟大的理由,主要因为我死清高。

以及我愚蠢地坚信:

好的内容,不应该是这样的。

品牌合作案例


Welcome to follow My public wechat account

I'll show you some differences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