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夏
《孝经纬》中记载:“谷雨后十五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所谓“立”即开始之意,这代表着夏季的开始。立夏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变得更加旺盛。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自然界的四时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所以我们养生要“法于四时”,遵循夏季在五行中属火、与心相应的特点。
立夏养生
起居有常: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休息应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建议晚睡早起(但不迟于23点入睡,6-7点起床),与日照时间同步,利于阳气外达。中午11-13点(此时心经当令)可进行15-30分钟的小憩,有助于养心安神,缓解疲劳。
食饮有节:
(1)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多吃新鲜蔬菜(如苦瓜、冬瓜、黄瓜、芹菜)、水果(西瓜、樱桃、枇杷)及豆类(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适量吃“苦味”食物(苦菜、莲子心、苦瓜),可清心火、助消化。减少油腻、辛辣食物,避免加重内热。
(2)养心补气,增酸减苦,夏季对应五脏中的“心”,可多吃红色食物(红枣、红豆、番茄)养心血。适当喝酸梅汤、柠檬水,酸味收敛心气,生津止渴。推荐食疗:莲子百合粥、绿豆薏米汤、冬瓜排骨汤。
(3)顾护脾胃,忌贪寒凉。避免过量食用冷饮、冰品,以免损伤脾阳,引发腹泻或湿气内停。晨起喝姜枣茶(生姜2片+红枣3颗),温中散寒,升发阳气。
动静和宜:
选择温和运动。清晨或傍晚散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耗气伤阴。
穴位养生:
立夏经络调摄的原则是养护心阳,可以按摩心经、心包经等相关穴位,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人体气血,缓解疲劳和紧张情绪,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肛肠科养生理疗
艾柱灸: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穴,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阳虚体质(易感冒、怕冷)者,可借夏季阳气旺盛时脐火灸关元穴,提升免疫力。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以中医全息理论为基础,用虎符铜砭通过徐而和的手法在人体皮部上刮痧,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继而调动人体阳气,扶正祛邪。
立夏养生核心在于“清心火、护阳气、调脾胃”,顺应节气变化,为盛夏健康打下基础。若有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诊治,辨证调理。
医师简介
徐玉宝
肛肠科中医师
徐玉宝,肛肠科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丰良教授。
擅长手术治疗各类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藏毛窦、畸胎瘤等肛周常见疾病,熟练掌握便秘、各类肠炎等肛肠专科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通讯员 徐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