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导语: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在黄河边的孟门镇红枣种植区,当地合作社的枣农们正在1000多亩的枣园里修剪果枝、耕地施肥,为枣树涮白,给新栽植的果苗浇水,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一开春,家住孟门镇后冯家沟73岁的枣农冯生俊就在合作社的枣园里忙碌开来。老冯有十多亩枣林,前几年因连续多年红枣产出收益不好,他对红枣失去种植信心,不愿在地里投入过多的精力。



【采访:枣农 冯生俊

那个时候的话产量可以,每亩也在一千斤以外了,但是价格太低了。价格仅仅有一块钱,一块钱是晒干的枣,自己摘下的才几毛钱,连一块钱都没有,就还是没人要。价格太低枣,农人人都不务枣了,不能务了,因此大部分的人就把地荒撩在那边了。】



【采访:柳林红枣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丕忠

原来就是那种粗放式管理,像这几年枣的行情不行,这地就纯粹荒着了,没人管理。况且都是一家一户的,管理形不成那种机械化作业,所以就是大部分基本上没收入。】



三年前,冯生俊把他家的十多亩枣林流转到了柳林名特优红枣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护、统一经营,他也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在枣园里打工做活。这两年,靠枣林流转收益加上打工收入,老冯每年能赚到五万多元。看到一棵棵老枣树经过品种嫁接改良和田间精细化管护,收益越来越好,老冯干劲十足。



【采访:枣农 冯生俊

自从凤生流转了这个土地以后,就开始好好地耕作。弄得些新品种,都全是好品种,现在有这个新品种的话价格大(幅提高)。】



老冯提到的凤生,就是名优特红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冯凤生。前几年,对红枣有着深厚感情的他,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先后承包了后冯家沟村山坡上1000多亩红枣林,对枣树进行嫁接和品种换优、精细管护。目前已有800多亩红枣林完成品种改良,收益也连年增加。



【采访:柳林县名优特红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冯凤生

去年我的枣几乎是就供不应求,就是不够卖,很有信心。这边的500亩是流转了十年,和老百姓签了十年的合同,那边的(300亩)是原来签了5年的合同,去年又续了6年。所有我们村的这个土地,几乎要都把它计划了,不让它荒抛、荒地。】



【采访:柳林红枣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丕忠

像这一片枣林,我们从2019年、2018年开始的红枣保卫战,响应市里头的号召,咱县政府也投资很大。包了这片山地种冬枣,结果还成功了。搞得相当不错,第二年就有了收入。】



这两年,后冯家沟村作为吕梁市打造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深挖特色优势资源,正在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名村。冯凤生紧跟乡村振兴步伐,借势“特色产业+观光采摘”产业发展路径。今年他又建起了300亩采摘果园,栽植了苹果树、李子树、杏树。同时计划在林下发展中药材种植,实现多元种植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向土地要效益。



【采访:柳林县名优特红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冯凤生

这一头山、背山,一山都是枣树。背山过去,要弄成这苹果园、杏园、李子园。到了明年的秋天,游客可以来,都弄成采摘区。你要到我们村旅游来,就随便在山上要吃枣有枣,要苹果有苹果。所以说我就很有信心把我们村的这个都管理起来。再加上咱政府了、县上了有一部分帮助扶持,咱就计划把这个事情(做好)。】

来源:柳林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