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易战全面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尽管美国不断对中国发起打击,但随着全球市场的动荡,美国内部的经济却开始出现裂痕,甚至有崩盘的迹象。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却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在积极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多元合作,美国则一边急于与中国展开谈判,一边却不断进行抹黑,试图拉低中国。
谈判陷入僵局后,特朗普还做出免职华裔官员的决定,中美持久战开打,美国想要更改制度。
谈判搁置后,特朗普开除华裔官员
美国的财政状况如今越来越紧张,天文数字般的国家债务和不断膨胀的利息负担,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问题。
有人估算,如果美国不做出改变,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可能达到惊人的两万亿美元,这几乎能吞噬掉一大部分的财政收入,形势堪忧。
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开始盘算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在国内加强紧缩,削减开支,而对外“开源”成为了一个看似便捷的选择。
加征高额关税,成为了当务之急的选项之一。
可是,无论是削减开支还是寻找外部收入来源,最终的压力往往最先压在普通百姓身上。
所以,把国内的矛盾转嫁到外部,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成为了政治上的一种惯用手段。
也正是在这样的气候下,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贸易战拉开了这场战略竞争的序幕,最初华盛顿的态度似乎是期待北京主动前来谈判。
美国政府不断放出风声,试图营造出一种“我们等你来”的姿态。
美国领导人还公开宣称,新加征的关税应该由中国买单,并坚定表示中国完全能够内部消化这些成本,不会让美国消费者为此买单。
而现实很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美国依赖中国商品的进口商们发现,市场上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
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将增加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于是,那些原本以物美价廉闻名的中国商品,纷纷在美国市场上涨价,有些甚至一夜之间翻倍。
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关税的成本最终还是落在了美国消费者身上。
经济规律的力量,无论政治口号如何强大,始终无法被轻易改变。
美国消费者最终不得不为这场贸易战买单,而这种反应也正是经济现实最真实的写照。
尽管美国在这场关税博弈中似乎并未获得明显优势,但这并未让其态度有所软化。
最近,白宫上演了一场引人注目的人事变动,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华尔兹和他的副手亚历克斯·黄几乎同时被“处理”。
华尔兹被卷入了一场“泄密”风波,据说他把记者拉进了一个敏感的军事讨论群聊,结果被调往纽约,接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这种安排,在不少分析人士眼中,几乎等同于一种“体面的流放”。
在美国的高度集中的权力体系中,离开核心决策层通常并不是好兆头。
华尔兹的副手黄之瀚,命运则更加直接且戏剧性。
尽管他一直以极端对华强硬立场著称,始终表现出对上级的忠诚,但在这场“泄密门”风波中,黄之瀚显然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旦他的政治利用价值消失,结果便是被干脆利落地免职。
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局势远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铁板一块。
技术官僚、反华鹰派、务实派等不同派别之间的拉锯战时常上演,各自的声音在政策制定上互有冲突,这无疑会影响政府决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另外,政界的强硬派与硅谷科技巨头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显现。
芯片硝烟
科技领域,历来是中美战略博弈的关键战场。
与拜登政府更偏向于与盟友联合、在关键技术领域实施精准限制的“小院高墙”策略不同,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则更倾向于单边主义,极限施压,推动对中方的广泛“脱钩”。
他试图通过限制技术、人员和资金流动,削弱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两党议员也积极推动立法,企图将对华科技封锁制度化、法治化,确保这一政策能够在未来更加持久地实施。
最近,美国商务部再次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暂停了英伟达等公司特定人工智能芯片对中国的出口。
这一举动显然是美国将科技作为关键战略工具的一部分。
不过,这一策略并非没有挑战。
美国的科技公司、企业家,以及全球供应链中的复杂利益关系,都对这一决策产生了不小的反响,逐渐显现出实施这一政策的实际阻力。
美国内部的声音并非统一,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的限制措施上。
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就曾公开表示,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限制先进芯片出口并不能阻止中国的科技发展,反而可能迫使中国加速自主研发。
换句话说,美国的禁令可能会逼迫中国更加专注于本土技术创新,反倒是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中国加快产业升级,最后损失的可能是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对此,中国也做出了回应,指出这一做法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最终只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从外部来看,美国试图拉拢盟友组建所谓的“民主技术联盟”,孤立中国的战略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毕竟,美国的盟友们各自有自己的盘算,他们的国家利益远比单纯的意识形态站队要复杂。
虽然在技术竞争和价值观方面,许多国家与美国的立场较为接近,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者”,但在经济层面,中国无疑是他们的重要伙伴。
如何在美国的压力和自身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成了这些国家的难题。
再加上对美国政策摇摆不定的担忧,这些盟友往往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犹豫不决,难以完全跟随美国步伐。
不论特朗普是否连任,随着美国未来的施政重点转向内部经济改造,尤其是在国内问题上加大力度的同时,他也会继续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
参考信源
突发!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及其副手将离职!他是“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湖南日报
太魔幻!美反华政客内讧了——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