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在风云变幻的美国政治舞台上,人事变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日特朗普内阁的调整便是如此。当地时间5月1日,白宫迎来重大人事变动,特朗普解除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的职务,其副手黄之瀚也被迫离职,两人的命运走向却截然不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黄之瀚,美籍华裔,祖籍广东,作为白宫少数的亚洲面孔,本应凭借独特身份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思考,可他却走向极端。他在对华态度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强硬,堪称“鹰派”中的强硬派。他曾批评中国“利用国际秩序崛起”,指责中国存在“知识产权盗窃”“少数民族政策”及“领土主张”等问题,还主张美国需为中美“热战”做好准备 。

2018年,他阐释“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暗批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压迫小国”,同年3月,更是在“台北美国商会”称中国台湾省是“印太地区民主榜样”,随后访台,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凭借这些极端反华言行,他进入特朗普2.0时期的核心圈,成为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的副手。


但一味喊口号无法转化为实际“政绩”。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未占到便宜,特朗普政府内部焦虑不安,此时黄之瀚因政策主张未达预期,位置变得岌岌可危。更糟糕的是,上司华尔兹卷入“群聊泄密”风波后,黄之瀚被极右翼媒体人指控为“中国间谍”,理由荒诞离奇,包括其妻子曾在民主党任职、家人和中国政府有联系等,还有人说他是民主党安插在特朗普身边的“间谍”。就这样,黄之瀚因自身工作表现不佳和舆论攻击,被“就地免职”,彻底失去权力。


再看迈克·华尔兹,作为国家安全顾问,他直接向总统汇报国家安全事务,是总统的心腹。他是退伍军人,强调美国建军强兵,还是资深反华政客,抵制北京冬奥会、质疑中国制造业、支持佩洛西窜台,这些都符合特朗普的立场。


然而,今年三月的“群聊泄密事件”成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策划对也门胡塞武装行动时,他误将《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拉进群聊,导致军事打击计划细节泄露,让白宫颜面扫地。



尽管特朗普起初力挺他,称是“小故障”,但白宫内部对他的不满与日俱增,最终他还是被解除职务。不过,与黄之瀚不同,特朗普提名他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虽远离权力中枢,但也算有个体面的归宿。


这次人事变动,深刻展现了美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黄之瀚因极端反华上位,却因无实际成果和舆论压力被抛弃,凸显华裔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华尔兹虽因失误被解职,却凭借过往忠诚获得转岗机会。对特朗普团队而言,这也显示出其政策的摇摆不定和人事管理的“混乱”特质,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下,是不断的人事洗牌。而这一系列变动,无疑也将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责编:陈光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