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是否进口美国饲料粮以及油料并不会影响我国粮食供应。数据显示,2024年来自美国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我国内粮食消费量的比重非常低,且基本上都是饲料粮。加上这些品种的可替代性较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与此同时,国内粮食储备资源也很充足,即便是不采购美国的饲料粮和油料,对我国而言,也不会构成什么影响。
说具体点,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口粮自给率达到100%。这意味着,中国在粮食供应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给能力,尤其是大米和小麦等主粮,几乎可以完全依靠国内生产。饲料粮和油料作物虽然不像主粮那样直接关系到口粮安全,但它们在畜牧业和油脂加工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加强饲料粮和油料的生产能力。例如,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粮,中国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大豆虽然进口依赖度较高,但中国也在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来逐步减少对外依赖。可相比之下,对于美国而言,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有不少消息传出,在中方发出这一表态之际,美国农民或将失去中国这一至关重要的最大市场。
换句话来说,中方的这句话犹如一记重磅炸弹,让美国农民悬着的心彻底“死”了。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已经取消了美国的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进口,甚至还取消了牛肉猪肉的进口。这些举动,或许美国政府一时之间无法感受到有多大的影响,但对于美国的农民和养殖户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要知道,美国农民一直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农产品最大的买家之一,美国农民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较高,甚至有人将中国称为“美国农业的救世主”。然而,这种依赖关系也存在脆弱性。首先,中国对进口饲料粮和油料的需求并非不可替代。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提升,中国可以在必要时减少进口量,甚至完全依靠国内供应。
其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也让美国农民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存在巨大的风险。近年来,中国已经开始调整进口来源,逐步增加从南美、东南亚等地的进口,以降低对美国的依赖。对此,美国农民也难怪会崩溃,而崩溃的同时,可能还会将“枪口”对准特朗普,毕竟如果不是特朗普打响的这场贸易战,中国不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