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今天13时57分

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进入立夏,

日照增加、气温渐升、雷雨增多,

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农谚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说法。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因此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立夏过后的广州,

温度适宜,

风景旖旎动人,

非常适合与家人一同出行,

今天,一起来黄埔区看看吧~

PART.01

Y194(黄麻路)线路

线路详情:长岭国家登山步道线路→黄麻村→天鹿湖森林公园

路线长度:7-8公里

所需时间:预计3小时

适合人群:老少皆宜

路线主题:亲子休闲



途经景点

● 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广东省首条国家登山步道,登山步道集竹林雅韵、潺潺小溪与碧波水库于一身,是逃离酷暑、寻觅清凉的理想之地。



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溯溪

这里不仅有多样化的登山和健身体验,还融合了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还可以在溪流间玩水玩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 黄麻村

清朝乾隆年间,一批客家人迁徙至黄麻村建村立业,村道两旁的彩绘墙展示着村落数百年来积攒的故事,展示了黄麻先民辛勤劳作的精神。

随后,还可以在黄埔品尝当地顶流美食,例如计划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井烧鹅、散发荔枝木香气的烧排骨、热气沸腾的鹅汤糍等等。



黄麻村

PART.02

麦村石牙顶天坑环线

线路详情:麦村 → 石牙顶天坑 → 麦村

路线长度:2-3公里

所需时间:预计1小时

适合人群:老少皆宜

路线主题:亲子休闲



线路特点

麦村石牙顶天坑环线是一条短程轻量级徒步路线,全程仅约2-3公里,环绕风景如画的麦村自然生态区展开,沿途多为乡村小径与林间山路,林荫遮蔽,空气清新,老少皆宜,适合家庭亲子出行或日常休闲放松。





途经景点

● 麦村

麦村位于黄埔区新龙镇东南部,是广州东部一个具有独特客家风情的美丽乡村。麦村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拥有稻田、花海和著名的石牙顶天坑等自然景观。



● 石牙顶天坑

石牙顶天坑被称为“广州第二滴蓝色眼泪”。传说有一个美丽的小仙女在广州流下了两滴珍贵的“眼泪”,一滴落在了六片山,另外一滴则落在了石牙顶天坑,变成了一个绝美的小湖泊。



PART.03

岭头茶园-稻田小环线

线路详情: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 → 岭头村村口广场 → 清风茶园 → 观景台 → 稻田基地 → 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

路线长度:5公里

所需时间:预计2-3小时

适合人群:老少皆宜

路线主题:亲子休闲



线路特点

线路累计爬升约150米。主要地形为石子路,水泥路,坡度较缓。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有洗手间,饮料贩卖机,餐厅及咖啡厅。徒步结束后,可以在茶园内的茶文化中心品茶,或在附近的稻田、露营地休闲。



△岭头茶园 李剑锋 摄

途经景点

● 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

这里是广州市城区海拔最高的茶园,拥有超900亩红茶资源和超800亩农园。



△岭头茶园 李剑锋 摄

● 岭头村广场


村口广场保留了明代建筑“富国别墅”、老祠堂和旧书塾,充满历史气息。



● 清风茶园


茶园内空气清新,适合观赏拍照,还可以体验采茶、品茶,感受岭南茶文化。

● 观景台

位于海拔384米的岭头山,视野开阔,可以俯瞰茶园、稻田和周边自然风光,是绝佳的拍照点。

● 稻田基地

沿途经过的稻田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是岭南乡村的典型风貌。



来啦

岭南二十四节气



立夏遇上体重管理年

这个夏天一起瘦下来

立夏

立夏,我们正式告别春季,

进入夏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吴宇金介绍,

中医认为,

心对应夏,心气通夏气,

加上湿热渐盛,

易出现心火亢盛、津液耗损、

湿邪困脾等问题,

因此,

养心防暑祛湿是立夏养生关键。

多做轻运动,有助升阳袪湿

吴宇金表示,入夏之后,多做一些轻运动,有助于升发阳气、排汗排湿,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等。不过,运动养生应以“适度升阳,微汗为度”为原则,需避免大汗伤津。

立夏节气里,清晨和傍晚是运动的最佳时段。清晨6-8时,太阳刚刚升起,空气清新,此时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轻运动,有助肝气疏泄,激活心肺功能。傍晚17-19时,紫外线减弱,温度也稍为下降,可以进行快走、瑜伽、游泳等运动,也有助身体袪湿。

如果工作繁忙运动时间有限,不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来缓解一些入夏后的常见不适。比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和“单鞭”,可疏通三焦经,缓解夏季胸闷,每日练习15-30分钟为宜,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可升发阳气,改善肩颈僵硬,“摇头摆尾去心火”可清降心火,缓解烦躁失眠。建议每式各练习6-8次。

此外,

吴宇金提醒,

入夏后运动时建议特别注意以下5点:

①避免高温下剧烈运动,易引起中暑,甚至诱发心梗。

②避免运动后吹冷风,及时擦干汗液换干衣。

③避免在低温空调房内运动,低温环境会导致毛孔闭合,湿毒难排,反增关节病风险。

④避免运动过后立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使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头痛、感冒。

⑤运动后宜小口慢饮常温淡盐水,切忌猛灌冰水,以免出现肠胃肠痉挛疼痛。

睡好子午觉,袪暑气安心火

吴宇金提醒,养心是立夏养生的关键,尤其建议把握好睡子午觉的好时机。所谓“子时深睡养肝胆,午间小憩心火安。夏日起居顺天时,阴阳调和病不缠。”中医认为,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阴气最盛,此时深睡可助肝胆排毒,涵养初生阳气;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阳气最盛,小憩20-30分钟可平复心火,有助预防夏季心烦、中暑。

吴宇金认为,立夏也须重视精神调养,做到静心戒怒,情志平和,保持心情舒畅,以避免心火过旺。她建议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晨起可静坐10分钟,闭目观想“绿荫清泉”,配合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

2.多参与一些宁心安神的文体活动,如练习书法、插花、下棋、绘画、钓鱼等。

3.忌与他人激烈争执。因为“怒则气上”,容易引发头痛、血压升高。

4.忌长时间刷手机,以免加重眼干心烦症状。

推荐四道立夏茶汤方

吴宇金提醒,入夏后湿热渐重,需要注重养心护心、清热防暑、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四方面,有养生需求的朋友,不妨适当多食以下相应食材调理。

1.养心护心类

红枣、红豆、桂圆可补心血、安神。苦瓜、莲子心可清降心火。

2.清热防暑类

冬瓜、黄瓜、绿豆、荷叶、薄荷、绿茶可清热解暑。

3.滋阴润燥类

银耳、玉竹、沙参、麦冬、百合、乌梅可润肺益胃生津,泥鳅、鸭肉可滋阴补虚。

4.健脾祛湿类

赤小豆、薏米、茯苓、扁豆、眉豆、山药、芡实、陈皮可健脾祛湿开胃。

对应四个立夏养生重点,

她推荐了以下四道汤茶方:

1.鸭肉冬瓜汤

食材:冬瓜 500 克,鸭肉500克,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张,陈皮5克。

做法:鸭肉、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以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滋阴养心,健脾利湿。

适用人群:户外工作、运动后气阴耗伤或受暑湿侵扰,而致汗多、口干舌燥、心烦气躁、食欲不振、身体困重者。

2.莲子百合四神养心汤

材料:鲜莲子(带芯)30克、百合20克、桂圆肉10克、茯苓15克、薏米20克、排骨300克、生姜3片。

做法:排骨焯水去血沫,薏米、茯苓提前浸泡30分钟;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1.8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加少许盐调味,撇去浮油即可。

功效:清心火、养心阴、祛暑湿。

适用人群:因为长期熬夜过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夜间盗汗、手足心热者。

3.茯苓薏米茶

材料: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怀山药10克、赤小豆10克、芡实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进养生壶或者锅里,加水8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煮水代茶喝。

功效:健脾祛湿防暑

适用人群:平素脾虚湿重(尤其肥胖者),立夏后暑湿困脾而致昏沉思睡、头重如裹、大便不成形或大便黏腻者。

4.姜枣桂圆茶

材料:带皮生姜3片、去核红枣3颗、桂圆3颗、红糖10g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进养生壶或者锅里,加水8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煮水代茶饮。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养血、升阳排湿

适用人群:因久居空调房,出现鼻塞流清涕、食冷腹泻胃痛、肩颈僵硬、经期冷痛者。

推荐三个应季保健穴位

1.养心穴位

内关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三横指),两筋之间。

用法:拇指按压3分钟,配合深呼吸,可缓解心悸、胸闷。

搭配:睡前配合神门穴按压,可安神助眠。

2.祛湿要穴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用法:拇指按压3分钟,或配合艾灸15分钟,可健脾化湿,改善腹胀、腹泻、水肿。

搭配:若痰湿较重,可配合丰隆穴按压或刮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中点,胫骨前缘外2横指),加强化痰祛湿效果。

3.滋阴穴位

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四横指),胫骨后缘。

用法:拇指按压3分钟,或配合艾灸15分钟,改善阴虚潮热、失眠。

搭配:可配合太溪穴按压或艾灸(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加强滋肾阴、降虚火之力。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