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我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国民党军由于机动兵力连续损耗,不得不转入守势,以待补充兵力后再图进攻。

而我军此时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46万余人,其中野战军超过25万人,根据地建设以及正规主力的锤炼也颇见成效;因此决心抓住国民党军兵力分散的弱点,发动夏季攻势。

1947年5月中旬,夏季攻势开始;在东北我军各部队的打击下,仅第一阶段20天左右的作战即歼敌4个师全部、2个师大部以及地方武装一部,共计5万余人。

尤其是在大黑林子、公主岭、昌图一线的作战中,歼灭了国民党军第71军的主力;使得该军第88师、第91师的战斗部队几乎尽皆被歼,军直属部队亦遭重创,第87师也有损伤。

在这种背景下,“东总”决定集中精力攻坚第71军据守的四平城。

战前调集的攻城部队计有第1纵队3个师、辽吉纵队(即后来的第7纵队)3个师、第6纵队第17师以及炮兵司令部所属的第1团大部、第2团大部、第4团一部;攻城部队总计配备有山、野、榴弹炮96门。

除了直接攻城的部队外,“东总”还调配了大量兵力用于阻援,可以说当时参加夏季攻势的主力部队大都是围绕确保四平攻坚战来部署的。

但是作战开始后,攻城部队却发现敌人越打越多,虽然最后已攻入四平城内并大量歼敌,可敌人始终未能消灭殆尽;此时国民党军各路援军齐头并进,而我攻城部队也无力再战,遂撤出战斗。

在战后总结四平攻坚战教训的时候,所提的第一条就是敌情侦察不明。



原本估计四平的守军只有大约2万人,结果守军的兵力是35000人;原本估计退下来的第71军在主力已经被歼的情况下,败兵的抵抗力不会太强,结果在迅速的整顿和督战队、死命令之下,这些守军依托坚固工事的抵抗十分坚决。

那么在兵力的估计方面为何相差那么大呢?

主要就是因为先前在大黑林子之战中打第71军主力太顺手,既然主力都被消灭了,剩下的杂兵还能有多少?战斗力还剩几何呢?

据东北我军的原始资料(阵中日记)载,关于四平守军的总兵力估计最早是在6月6日,在综合了辽吉纵队、第2师报告基础上认为,四平守军有:

第71军军直有榴弹炮营(炮5门)及运输、通信、特务各一个营;第87师有两个团(缺一个营,但又补新兵400余);第88师残部800余人,加暂3师10团600余、12团1000余人合编,名义上仍为三个团。



第54师第162团2000余人、第160团仅发现第2营番号;辽北保安司令部第1团、第2团(在郭家店被歼一个营)现共2000余人;另有84团(福建来新兵)不知道编入何部。新6军的一个运输营、第13军的一个榴炮营,以上部队加机关约20000人。

而第1纵队在战前估计的敌守军兵力为15000人到20000人(第1师认为可能有3万人,但没有确切情报证据,也没有很正式地提出)。

在当时的战斗环境下,对于敌实力数的估计是依照情报而来的,其中有些确切有些则不确,所以随着情报的变化,对敌实力的估计也会更新。

到6月7日时,“东总”估计的四平守军状况为:

敌番号为第71军第87、第88两个师残部,第54师之第160团、第161团。

第88师约4000余人,大部以暂3师重编(恐不确,因该师只有2500人);第71军军直输送团有4个营2500人(战力较步兵团弱);第160团有1230人,老兵三分之二;新6师第17团1400人驻道西;20天前锦州来新兵2000余人。



到6月11日四平攻坚战正式展开时,“东总”对四平守军的评估为:敌虽多但系统不同,能有战斗力之团只4个,指挥难求统一,便于歼灭。

所以说到四平攻坚战开始时,我军大致认为该城守军最多为2万人左右,且建制杂乱,多以残兵居多,有战斗力的步兵团不过四五个。

(注:第1纵队认为的5个有战斗力的团为第54师所属2个团、第87师所属2个团、第71军直属特务团;“东总”认为的4个可能不包括特务团,因该部在之前战斗中损失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以附有总部炮兵加强的7个师来进攻,兵力火力都是够用的。

而在四平攻坚战过程中第1纵队缴获的敌文件中,标明的防守部队则要多很多。

总计有第71军直属特务团、榴弹炮营(仅剩1连)、工兵/通信/输送等单位;第87师(约2个团)、第88师(残兵、新兵和暂编第3师合编);增援的第53军榴弹炮营(欠1连)、第13军第54师(欠1团)。



保安第1团、第2团、保安第17团、保安第52团一部、步兵独立第4团一个营、装甲车第5连、铁甲车第9中队、铁道守备队、宪兵队、督察队、辽北直辖团区、兵站第17支部、第48支部、辽北保安司令部、辽北省警务处、青年第2师一部。

很明显,在东北我军估计的敌军实力中,大多是以正规军数量为准,估计到了最多20000人;但四平城作为一个枢纽要地,还有大量的保安、后勤以及警察等力量。

在夏季攻势开始后,周边城镇的一些地方兵力也汇集到了城内,这些人员的数量有上万人之众。

如果说是出城参与正规野战的话,这些保安团队以及上述的正规军败兵、新兵是不太能打的;但依托既有工事,不需要运动前出,在有督战队监督的情况下,即便是辅助、机关人员也可进入防御状态,成为阻力。

这也是战后攻城部队所总结的重要经验教训,为后续东北我军的攻城侦察、组织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