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上海崇明法院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暨第六届文化季活动闭幕式。部分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各部门负责人、团总支书记、参与法官职前培训实务导师结对项目的法官和法官助理代表以及青年干警代表参加活动。
崇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谢闻波向干警表达节日祝福,并表示结对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师带徒”,更重要的是经验与活力的交融碰撞、责任与使命的接力传承,并对大家提出三个方面的希望:
一是希望青年干警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清醒审视中找准差距,在赓续传承中勇担使命,当好法治薪火的“接棒人”。要积极对标党中央对政法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始终做政治信仰坚定、业务能力突出、为民情怀深种、司法作风过硬的新青年,奋力书写崇明法院的青春答卷。
二是希望结对法官切实做到真传真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当好司法匠心的“引路人”。要发挥标杆作用,毫无保留地用心、用情开展实训带教,制定个性化实训带教方案,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相长,达到“双向奔赴、共同提升”的效果。
三是希望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评价等机制,当好人才生态的“耕耘者”。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长期、系统的工程,各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密切协作,共同夯实崇明法院不断进步的根基。
座谈会上,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宋成钢介绍了结对工作并宣读结对师生名单。
根据市高院关于抓实法官职前培训的相关要求,崇明法院为预备参加入额考试的法官助理安排资深法官作为“一对一”实务导师,通过为期一年的结对,法官可以向结对助理传授丰富的办案经验、调解技巧和群众工作能力,让法官助理在跟案学习中提高工作本领、补齐能力短板,形成“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良好氛围。
结对法官和法官助理代表分别就落实好此项工作作表态发言。
代表发言
王 彪
横沙法庭庭长
作为一名年轻中层干部,我深知自己既要当好“学生”,又要做好“先生”,在司法实践的土壤里接续耕耘。我将与结对干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亦师亦友、双向赋能的良性互动,让“传帮带”促进共成长。
贺宇红
民庭一级法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作为青年法官,我们是司法传承中“承上启下”的角色,要当好司法事业的“干细胞”,将“老法师”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司法技能传承好、转化好,在带教中帮助“徒弟”树立牢固信仰、锻造过硬本领。
蒋秉臣
商事庭法官助理
调研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我们青年干警须充分认识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及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主动调研,深入调研,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研目标,应有真知灼见,努力做到让调研文章成为解决问题的法宝。
郭礼礼
执行局法官助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法官,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定的法治信仰和为民司法的情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我将继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潜心锤炼综合能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8名干警就如何推进全院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交流环节
黄菲菲
陈家镇法庭庭长
用足用好院校合作平台,健全双向交流机制,进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
韩 啸
商事庭庭长
将“传帮带”工作机制化,明确导师带教责任并将工作量纳入考核,提高带教积极性。
朱春生
办公室主任、行装科科长
深化“青年揭榜挂帅”机制,让青年在实战攻坚中磨砺心志,增长才干。
孟文娟
审监庭副庭长
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关心干警心理健康,激发干警工作干劲。
田春锋
团总支书记
依托轮岗交流,外派交流等,拓宽干警增强能力的多元路径。
于思媛
商事庭法官助理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打消“多干多错”的顾虑。
管 军
刑庭法官助理
建议根据青年干警的岗位需求、工作年限和专业背景,定制更加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蔡启阳
陈家镇法庭法官助理
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搭建多层面的交流学习平台,提高干警应对司法前沿、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崇明法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体系,提升青年干警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激发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来 源 | 政治部
文 字 | 张怡
照 片 | 王嘉楠
责任编辑 | 何瑞鹏 陈雨丝
编 辑 | 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