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可怎么办?这么多药,袋子又没带……”王先生站在九里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窗口,望着手中堆成小山的药盒,犯了难。自从限塑令实施以来,医院药房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这可愁坏了不少前来取药的居民。


“叔叔,您别着急,用这个袋子吧,很结实的!”药剂师小陆笑着递上一个印着精美图案的外卖袋,瞬间解决了王先生的难题。这样暖心的瞬间如今每天都会在九里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上演。


近日,九里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推出一项名为“爱心袋”的便民服务,将原本闲置的包装袋转变为解决居民实际困难的“爱心药袋”,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情连心桥。


暖心发现:小药盒前的民生之忧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次偶然的观察。3月的一个上午,有着21年党龄的党员田华在门诊大厅巡视时,看到一名阿姨正费力地将一大堆药盒拆开,试图塞进一个稍大的盒子里。上前询问后得知,阿姨因忘记带袋子,正为如何将这些药品带回家而着急 。


这一幕触动了田华,也引发了他的思考。经过一番调研,他发现社区居民中慢病患者比例高达65%,平均每位患者一次取药3~5种、7盒左右,其中约20%的居民曾因忘带购物袋而遭遇取药难题。

红色创意:变废为宝的暖心之举

在中心党支部的支持下,“爱心袋”项目迅速启动。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征集令”,号召大家捐出家中闲置的包装袋,得到了积极响应。


党员们更是化身“袋袋管家”,利用午休时间,对收集来的包装袋进行清洗、消毒、分类整理,并根据大小、功能进行标注和存放。印着咖啡拉花的牛皮纸袋用于装心脑血管药物,保温编织袋专门存放需冷藏的药品,卡通外卖袋则成为儿童药品的专属“快乐礼包”。


这些原本废弃的包装袋,摇身一变成为传递人文关怀的“好物”,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居民顾阿姨开心地说:“上次我没带袋子,药房给我的保温袋美观又实用,正好装胰岛素,今天我又用它来取药啦!”

红色引领:党建之花绽放民生沃土

九里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小小的“爱心袋”为切入点,将党建的红色基因融入民生服务的细枝末节,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温度,成为了“窗口”服务领域专项整治的先锋实践。


这些承载着爱心与关怀的彩色药袋,是“一支部一实事”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延伸。未来,九里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以“爱心袋”为起点,持续优化窗口服务,让更多暖心之举,温暖百姓心田。


供稿:九里亭街道分中心

编辑:周雨薇 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夏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