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宁 实习生 莫李凝

霓虹如退潮渐次熄灭,垃圾清运工徐延军身披荧光黄,驾驶电动垃圾车划开浓稠夜幕,驶入济南玉函路的阴影里。五一假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深夜记录下他的生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夜班清运工的一天从晚上10点开始

晚上10点,徐师傅驾驶着垃圾车准时出发工作。他在垃圾点停下车,熟练地将玉函路上盛满垃圾的黑色垃圾桶挂到车厢上。随着“滴滴”的提示音和机器运作的嗡鸣,腐烂的果皮、黏腻的餐盒和发皱的纸张倾泻而下,垃圾的酸腐气息在寒夜里弥散。

这是徐师傅每天晚上的主要工作。“白天在城区是没办法干活的,尤其是在早晚高峰很容易造成拥堵。”徐师傅说,为了不影响城市的秩序,自己的工作常年都是夜班。

居民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徐师傅与搭档马师傅压低作业声响。垃圾桶拖拽的摩擦声、车轮碾过路面的震动,都在刻意放轻的动作中收敛。徐师傅和马师傅习惯第一车先收集玉函路两侧的小区和工作单位的垃圾。徐师傅说,这些地方是居民区,垃圾桶分布又散,比较难收,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他们通常会先收这些地方的垃圾,尽量在0点前收完。


凌晨3点的“午饭”与极端天气的阻碍

收集完一车垃圾,徐师傅将清运车开到充电站充电,等待3点垃圾中转站开门将垃圾倒掉。等待时,徐师傅展示起了自己包里的东西。“我包里带东西可全乎了,有眼药水、消毒酒精、半个馒头、糖,还有我媳妇给我准备的一小块压缩饼干。”

徐师傅说,平时在等中转站开门时,他会在车上眯一会儿,再就着点水简单吃点带来的干粮,这相当于他的“午饭”。

“刚开始干的时候有很多不容易,现在慢慢就习惯了。”徐师傅说,冬天干活很难。“下车装一次垃圾,衣服就会被汗浸湿一次,上车体温会把汗烘干。”因为冬天冷穿得多,干活又容易出汗,衣服总是干了又湿。

临近年关时,最是繁忙。不仅落叶多,生活垃圾也很多。“那段时间,我们有时候要干到第二天中午12点,要六车才能拉完。”下雨天同样令徐师傅头疼,“下雨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会淋一身湿,穿着雨衣都没用。”


早高峰来临,他们带着夜色退场

天际线渐渐泛起蟹壳青,两位师傅紧张地进行最后一趟垃圾收集。通常他们一晚上要收四趟。后两趟,他们“主攻”垃圾桶位置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路程短,收得比较快,但也是最累的。”徐师傅说,这中间不能休息,只能连续干。“这两趟必须快!到了早上7点左右上班大军出动,我们的垃圾车就没法动弹了。”

早上7点,当早高峰的车流开始涌动,这座城市重新热闹起来,却是徐师傅结束一轮工作,熄灭清运车引擎的时候。

当晨跑的青年将矿泉水瓶投入垃圾桶,早点铺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环卫车远去的轮廓,徐师傅和同事们刚结束一夜的奔波。这些鲜少被看见的黑夜劳作,最终都化作市民脚下干净的街道。城市永远在黎明重置记忆,但文明的分秒,离不开这些替黑夜收尾的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