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很多革命老区,南方的革命老区主要是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北方的革命老区主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根据地。
这些革命老区,是党领导群众为了世界的公平正义,为了人类的自由解放,而发动的一次次革命斗争的地方,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每一个革命老区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因为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党的决策,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不怕吃苦,我们才有了这红色万里江山!
事实上,中国近代历史是一段百年屈辱史,无数革命前辈和革命群众的英勇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红色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跟革命先烈或多多少都有一些关系,历史和血脉是不断传承的。
我的老家济南长清孝里街道西连黄河,东依泰山,既有一马平川的平原,又有层峦叠嶂的群山,是晋冀鲁豫的中心地带,地理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对革命老区充满了很深的感情,首先我的亲人当中就有很多革命者,我老家济南长清孝里在抗战时期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含笑捐躯,舍生取义,更有革命老区民众的默默付出与支持!
这里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冀鲁豫边区唯一的山区根据地。由于这块根据地是冀鲁豫边区唯一的山区根据地,所以一些八路军部队在平原地区战斗时间长了,就躲进山里来休整补充一下!
我的舅姥爷叫张捷三,曾经是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是长清双泉人,抗战时期担任长清游击队交通员情报站站长和纵队领导,后来担任云南军区政委和山东省地质局局长。
我的爷爷曾经担任儿童团长,被汉奸告密抓到石岗据点,差一点被鬼子活埋,当时家里出了2000斤小米和500元大洋赎回来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正是孩童时期,每年都要去山里的姥娘家里走亲戚,而且我从骨子里对大山特别有感情,当时还小,弄不清楚革命老区是什么意思,只是知道在大山里十分开心快乐,可以尽情玩耍。
四周都是高山耸立,悬崖峭壁直插云天,青柏郁郁,悬崖下面梯田环绕,地边上有一排排的核桃树和柿子树。每到秋天,火红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树枝,一片片红叶带着不舍,在风中飘舞盘旋。
当时高庄村驻扎着一支部队,是通信兵,专门负责部队通信的。每到周末的时候,部队就会到村里免费为大家放电影。场地在村口一处空旷的地方,当时我们很小,吃过饭早早就带着小板凳去排队了!
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大山,距此30公里就是举世闻名的泰山!
姥娘家在双泉镇高庄村,沿着一条 弯曲的县道,经过巍巍马山,走过双泉段店以后,就到了沙子路面的公路。过了四五个村庄,就到了九顶莲柱山脚下的高庄村。从王庄村往里面走依次排列着高庄、五眼井、大张庄、李庄、黄立泉等五个村庄,周围都是大山,悬崖万丈,峭壁林立,只有东面和南面两个山峪的出口,地形极为险峻。
这五个村庄就是当年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可惜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都忙着发家致富,还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已经遗忘了那段光辉的岁月。当地也没有认真宣传,相反,大家一提到大峰山就想到了孝里镇的黄崖和岚峪村,而真正的核心区却默默无闻。
战争年代开展革命斗争、躲避灾祸、积蓄力量的山区,在和平年代却成了经济发展的老大难。
这些革命老区一般都地处偏远、土地稀少贫瘠,想发展经济真的不容易。
在今天看来,这里是边远贫困农村,断壁残垣,村里很多年轻人都跑到外面打工去了,也许只有到外面打工挣钱买房才有可能讨到老婆,在山里光棍是很多的。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渴望早日飞出大山,跑到大城市发展。
毕竟一马平川看起来很平淡的地方才适合人们生活!
正是这样险峻的地形,艰苦的生存条件,才是创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理想条件,人只有一穷二白的时候才敢玩命,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只能借助地利和民心谋求发展。
山里人质朴刚强,意志坚定斗争坚决,这正是革命所需要的精神。我发现一个现象,越是物质贫瘠的地方,精神越丰富,越是追求奢侈生活吃喝玩乐的地方,精神越贫乏。
1942年的时候,是整个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当时大峰山区一带大旱,很多村民都没吃的,靠吃槐叶和草根维持生活。
五眼井村有一家堡垒户,家里面藏了几百斤八路军的公粮。但是这户人家一家五口最终宁肯活活饿死,也没动八路军的一粒军粮。他们知道,八路军是打鬼子救人民的队伍,这些粮食给八路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有机会到胶东海阳市船厂上班,有幸到马石山纪念馆去敬拜革命先烈。其实马石山一带和高庄村一带地形差不多,地势高峻,在一片南北狭长的山谷中,依次排列着上石硼、下石硼、西尚山、中尚山、东尚山等五个山村,这里也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地形十分险要,仅有几条险峻的隘路到大山里,这里有胶东八路军的被服厂和银行以及大量后勤机关。
再后来我有机会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瞻仰毛委员和红四军故居,井冈山也是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仅有五大哨口连接外部。
好像这些革命老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地势险峻,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当然,在这里生活开展革命第一件事就是要能吃苦。
这些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很多热血男儿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烧杀抢掠,破坏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革命老区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很遗憾,在和平时期发展经济的年代,革命老区搞经济似乎力不从心,地形险峻,交通不便,人才匮乏,交通成本太高,再说了,土地资源有限,真的不利于过度开发。
现在经常听到有一种提法,叫振兴革命老区经济,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但我认为革命老区经济固然要搞好,但是工作不能以经济为中心,而应该立足于恢复自然生态,大力植树造林,同时加强社会教育,努力改善老区民众的福利就行了。至于招商引资,办厂开矿,还是要特别慎重。
老区资源特别有限,唯一充足的就是精神力量,如果过度开发,不切实际,往往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据我了解,很多老区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过度开发,就比如我老家的高庄村和五眼井村一带吧,层层梯田已经修到了悬崖峭壁下面,很多坡度达到五六十度还在修建梯田。所以山里人吃了太多的苦,出门就爬山,愚公移山的精神是被残酷的现实逼出来的。
不过,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加速,很多人已经搬到了城里生活,山村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些年龄大的老人舍不得离开老家。山坡上有很多地也撂荒了,结果大自然又开始了自我生态恢复,长出了很多灌木。
所以我认为,对于革命老区,首先要搞好交通基建,让大家进出自如,但是不宜大拆大建,搞大工程建设,当然也没有那么多土地资源资源可以利用。对村里的老人要多多关怀,我们的前辈流血牺牲,这些老人国家应该给他们更好的福利待遇;当然了,也应该加强宣传,对于一些有影响的革命前辈和先烈要大力宣传,对社会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希望我们的革命老区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山川越来越秀美,更希望我们今天的人,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该发挥自我革命精神,正心正念,俯首贴心为民众服务!因为一个民族只有精神不灭,保持风骨才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