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 日 ,正值“五一”假期。城南街道东渡社区一居民电话报告称,二砖厂附近金洋堰维修工程工地挖出一石碑,是东渡塔坡处一块古碑,应与文峰塔相关。



石碑运回东渡社区后,清洗并组织辨认碑刻文字

接到电话后,县文物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往施工现场查看。经与施工人员现场清洗、辨认,该碑刻确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所立。原碑已断裂、残损,现存该石碑上半截,依稀可辨认碑文落款时间“大清同治九年”“文峰塔”等字样。城南街道已安排东渡社区将该残碑搬运至社区妥善保管。

根据新修订、2025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第一款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以及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遗存的起源于中国的和起源国不明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县内民众发现文物应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或县级文物主管部门。西乡县文物广电局联系电话:6221216。情况复杂,文物可能遭哄抢的,应拨打110报警。(图片:陈永发)

根据西乡县志(薛志)所录《营盘梁创建文峰浮图碑记》,东渡塔坡处确曾修建一标志性景观——文峰塔。刘煦撰写碑文称,当时西乡在外为官者有多名或早逝、夭亡,或遭遇变故。同治元年(1862年)西乡县城被云南捻军攻陷,城池毁于一旦。县令梁际殷组织恢复重建被毁城池时,县里各界人士倡议在东渡塔坡(碑文称为截山梁)处,修建寓意培补文风的古塔。该塔于同治九年(1870年)四月初四日动工修建,塔高四丈八尺,十三层(约合14.36米),周长二丈四尺(约合6.1米)。该塔塔顶神龛内供奉魁星,于建成后当年中秋节,举行了隆重的落成、祭拜仪式。建成后的多年间,文峰塔与县城钟鼓楼遥相辉映,塔身倒映牧马河中,成为县城一大景观。该塔惜于1967年破“四旧”时,被当地村民拆毁,原址现建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铁塔)。

附:

營盤梁創建文峰浮圖碑記

清穆宗同治九年 劉煦

吾邑治城,正對南山,山勢高峻,有若列屏,北方稍卑,而孕毓深厚,若四方象鼻山等來,脈之旺,實一邑風水綱領。其排場甚大,對峙遠望,覺北行而南轉似逼促,惟午子一峰秀起。適當巽方,宜若可作文峰。又以南迤出東北支嶺,從梭羅關橫亙而來,名曰截山梁,直將氣脈隔斷。故堪輿家謂:若于對河東南高埠處建立一塔,以接連氣脈,人文當愈振興。其說相傳已久,迄今未有能舉行之者。

同治元年,髪匪陷城,樓觀頹毀,破敗風水。適邑英少部官薛煊培,進士吳錫澤年均未滿三十,俱以初得志,旋夭折。而外官若張春霆、明府及典史武弁微員,亦皆迭遭事故。論者謂不可不加補修。恭逢邑侯粵西梁公督修城垣魁樓,巽樓以次建修。同人等集議以為塔之修,此其時矣。相與稟請梁公,預為另籌款項,捐金特延地。師程茂才相度,要地於東渡傍,小地名營盤梁坎下,得李姓地,寬長二丈八尺,買明給價值八串文,外付錢四串文,生息歲納條銀,期以城築將竣,從事斯役。會李捷峰部郎已於去冬擢升直隸,大順廣道,己巳補行,壬戌甲子兩科孫君,有序得中式,其明效大騐,一似執磬鼓而亟趨其經營者。遂于本年四月初四破土動工,年月日時巧合長庚之辰,仍將刻石砌諸底層,用志緣起,屬余為文記之。餘維地方破敗,大傷風水,必因時修補,乃發科名,理有固然,不獨吾邑也。考明崇禎間,邑仕宦寂寥,邑侯為建魁星樓,由是楊公學程,及子棲鶚相繼中,明通入翰林。嘉慶年邑鄉舉,惟姚君士珍一人獲雋。庚午直至道光辛卯十一年,吳君登甲始中式。迨十五年乙未,皖黟胡公興修河堤,以是年得中。自後每間一二科,輒有獲雋之人,且得捷南宮若武,南屏先生李君春榮,可屈指數也。其征應又有不爽者。此塔成,將見天時地利人事爭相激發,科第仕進必更勝於從前。余幸得優遊林下,獲於事理之末。願父老子弟毋徒恃風水之培補,交相憤志進修,而有以乘此會合之景運也,不勝拭目待之。塔高四丈八尺,凡十三層,周圍二丈四尺,乾山巽向,相形卓筆,塔頂神龕祀魁星,歲以中秋日賽會首事,諸人附記姓名於後。以上二篇新增。

注:石碑文字是否为以上碑文,尚待查考。原文为繁体字,有兴趣者可仔细研读。

来源:西乡文旅资讯 编 辑: 燕子 审核: 临风

汉中市新媒体协会成员单位

法律顾问:陕西众致(汉中)律师事务所 周乐律师

点击在看,转发周知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