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年(中国农历甲午年),正值清朝的最高同治者慈禧太后的60岁大寿,清政府打算拨出3000万两银子的专款为慈禧太后举办盛大的庆寿典礼。北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像发了疯似的想尽办法捞钱,以便给这位老佛爷送上一份厚礼。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慈禧太后农历十月初十的寿辰一天天临近时,这一年的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袭击并击沉清朝运兵的商船“高升号”,船上700余人全部遇难。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和日本陆军在朝鲜展开激战,但清军败多胜少,一路溃败,平壤失守。9月17日日本海军与北洋舰队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域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最终北洋舰队折损5艘战舰,而日本舰队重伤5艘,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慈禧太后
在战争紧张气氛下,经过数年精心准备的六十庆典开始变味了,按慈禧的想法她是想给自己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寿诞,当时朝廷也是把庆寿当成压倒一切的大事来办的。可是前线失利的消息传来以后,朝野议论纷纷,有些大胆的官员干脆直接上书要求停止庆典工程,把相关费用来作军费,在舆论的压力下,慈禧不得不把庆典规格进行了大规模压缩。对此,慈禧心里真是气啊,可她没发用言语来表达,想当年她四十寿庆的时候遇到亲生儿子同治皇帝病危,没有心思去搞什么庆典,五十寿庆的时候本想热闹一下,可是偏偏又遇到跟法国人开战,现在六十大寿了也没个安生日子,连这小日本都欺负到头上来了。
甲午海战场景
慈禧的六十庆典在日军肆意侵略的战火中落下帷幕,在筹办这个生日的过程中,让他最为不满的就是光绪皇帝,他一直暗中支持削减庆典开支,似乎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此时慈禧渐渐察觉表面上对自己恭敬有加的光绪皇帝骨子里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离心力。
光绪皇帝
甲午海战,清军大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就比以失败告终。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支持下开始筹谋戊戌变法,在舆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不得不放弃了垂帘听政。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还赔偿了大量白银,清政府国力进一步削弱。
欢迎评论区评论,关注作者@知晓更多优质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