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美之间的互动又出现了微妙变化,美国方面开始变得异常主动,不止一次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中方。
对此,中方非但不吃这一套,并且还直接捅破窗户纸,向全球澄清“中美没有谈判”“主动寻求沟通的是美方”,这一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冷静。
毕竟,中方看得很清楚,现在并不是立即启动谈判的好时机。中国早就识破特朗普喜欢搞“胆小鬼博弈”的套路,即通过极限施压来迫使对手让步,既然如此,那不如等到更好的时机再谈。
这一态度刚刚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就在刚刚,中国商务部公开回应了相关问题,进一步调整措辞。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多次表态,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同时,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对此,中方正在进行评估。
中方立场始终如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关税战、贸易战是由美方单方发起的,美方想谈就应拿出谈的诚意,要在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加征关税等问题上做好准备,拿出行动。我们注意到,美方近期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中方想要强调的是,任何可能的对话、会谈中,如果美方不纠正错误的单边关税措施,则说明美方完全没有诚意,且会进一步损害双方互信。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试图以谈为幌子,搞胁迫讹诈,在中方这里是行不通的。
商务部回应里藏着四个关键词:取消单边关税、纠正错误、拿出行动、诚意检验。这可不是打官腔,而是精准卡住美方七寸。
1. 关税是“投名状”,更是博弈杠杆
中方态度很明确:关税是美方单方面加的,要谈先撤了再说。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博弈规则。
美国对华加税后,贸易逆差反而从2018年的4192亿美元扩大到2024年的4880亿,搬石头砸自己脚。
好比两个人打架,先动手的那个喊“停战”,得先把板砖放下。中方深谙此道——2025年5月2日七篇商务部通稿反复强调这点,就是要把“肇事者”标签焊死在美方身上。
2. “说一套做一套”的信任危机
美方嘴上说“不脱钩”,却搞出《芯片法案》、限制对华投资。这种“精神分裂式”操作,让中方不得不防。
所以中方的“评估”,本质上是在问:这次是真想谈,还是缓兵之计?毕竟2019年刘鹤就说过:“休战不是停战,新风暴快到了。”
因此,中方简单的四字“正在评估”这一措辞背后传递的信息相当清楚:一方面是看美国有没有真的准备放下姿态;另一方面也是想摸清楚美国释放这些信号背后的真实动机——如果只是又一场“外交作秀”,那就没有意义。
未来几个月,中方可能还会继续观察美方的实际行动,如果美方继续搞“两面派”手法,或是在谈判中继续高高在上,中方大概率会选择继续僵持。
这场关税战走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主动权已经不在美国手里。接下来走向如何,关键不在于谁说得多,而在于谁更能撑得住,谁真正愿意把话说清、把事办实,如果只是继续打嘴仗,那中国早有言在先——奉陪到底。
中方早就备好方案——内循环托底、一带一路分流、科技突围。因此,这一次咱们绝不能有妇人之仁,一定要利用特朗普犯下的错误狠狠地痛打落水狗,给他们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别说虚情假意的“求和”,就算是真心求和我们还得看他能给出什么筹码。
美国放弃干涉中国台湾省,这个筹码我觉得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