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补课无果:父母应有的教育心态与思考

花了几十万给孩子补课,结果孩子连高中都考不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其实也没别的办法,不如放下想要强行帮助孩子改变命运的想法,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轨迹。

我觉得最让人觉得悲哀的,不是孩子最终没考上,而是钱花光了才意识到孩子可能不适合走读书这条路。父母要是真的为孩子好,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难道不行吗?每个人确实都有各自的命运走向,有的人没怎么努力学习就能考上清华北大,有的人初中辍学后也能发财,可有的人拼死拼活,数学却只能考9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就算家长不顾一切,砸钱、投入精力,甚至卖房借钱给孩子补课。就像我自己,按理来说,我的同学应该都是学霸,毕竟我毕业于那样的学校。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同学能找到一份月薪四五千的工作,都已经算是混得不错了。还有一些考研读博的同学,至今还靠着家里资助生活。由此可见,学历高低和实现财富自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砸钱给孩子补课,更多时候像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投资。

更糟糕的是,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行为就会变味。孩子不但不会感恩,反而会觉得家长在控制自己、针对自己。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该玩还是玩,该躺平还是躺平。最后还会怪家长,说自己当年没有快乐的童年,没玩够。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不要过度为孩子担忧。

就像我小时候,我爸妈采取的是放养式教育。我经常磕磕碰碰,衣服也是捡表哥穿旧的,家里的家务活我也都得做。后来我考上了一所省内特别出名的重点高中,结果第一次月考,我在全年级3000多人里考了1600名,排名倒数。

在那种情况下,我妈既没打我也没骂我,每天还对着我笑。我当时都很诧异,觉得她怎么笑得出来。面对看不起我的班主任,我妈还跑去拍着胸脯向人家保证:“我儿子计划好了,下学期进全班前几名肯定没问题。”我都觉得她吹牛也得有个谱,我可是考了倒数啊。

但没想到,在我爸妈这种宽松的教育方式下,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反而开窍了。高三的时候,我咬着牙,从450分提高到631分,压线考进了顶尖的211大学。

所以现在我毕业回来当老师,回过头看,我发现父母对孩子其实不要过于较真。孩子天赋不够的话,就别硬逼着学,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前行,学会自学。父母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相信和接纳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大家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