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的一天深夜,位于上海威海卫路147号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内,看守员打开了关押着一名地下党员的监室——今天是这位地下党员行刑的日子。

“吱呀”一声,牢门缓缓打开,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



他已经经历了好几轮严刑拷打,身上的衣裳破破烂烂,露出布满血痕的皮肤,披头散发,形容枯槁。对现在的他来说,死亡,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看守端着枪,押着男子走过阴暗的过道。途中,男子突然停了下来,说自己想去上厕所。

都是要赴死的人了,最后一个要求,理应是要满足的。



看守眯了眯眼睛,盯着男子的脸看了许久,才意味深长地说:“去吧,早去早回。”

男子点点头,而他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浓重的夜色,掩盖了这场九死一生的逃亡……

隐秘又伟大的地下党员

范纪曼,四川梁山人,出身于陆军军官学校,上得了战场,搞得了学生运动,刚成年就加入共产党,和罗瑞卿是同学。



范纪曼从入党起,就忙得像个陀螺,不是去参加北伐战争,就是去四川开展工作,或者去重庆领导学生运动。

“白色恐怖”期间,范纪曼更是被派到了风暴中心眼——上海,担任上海地下情报网里的联络员。

不过,范纪曼去得实在不是时候。在上海待了几个月,顾顺章就叛变了,把中共在上海的机构和地下党员卖了个干净。



范纪曼刚刚进入地下情报工作领域,就锒铛入狱。

范纪曼在牢里待了三个月,受尽折磨都不肯吐出党的秘密。三个月后,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他被亲友营救出狱。

然而,此时的党组织,因顾顺章的叛变,已经搬离上海,撤到苏区去了,范纪曼和组织失去了联系。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范纪曼才找到同志。



本以为,和同志搭上线了,就能和党中央恢复联系,但接下来发生的抗日战争,又让这条线断掉了。

国难当头,范纪曼不得不暂时放弃个人问题,以抗日学联主席的身份,带领五千名学生,千里迢迢赶到南京,逼蒋抗日。

与此同时,范纪曼也没忘记地下党员的职责。他一边帮国民党机关翻译文件,一边从中提取情报,将搜集到的信息交给北平市委书记。。



但万万没想到,这个市委书记后来叛变了,范纪曼又被捕了。党组织辗转多方关系,才把范纪曼救出来。

出狱后的范纪曼跟着主持北平党工作的刘逸樵,和他一起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

刘逸樵去了上海后,他也跟着去了,在上海开了一家书屋,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千方百计地搜寻敌人的情报。

这期间,范纪曼成功和党中央搭上线,为党中央输送了很多重要情报。



日军开动重炮兵团突袭苏联的重要情报,就是范纪曼搜集到的。他将情报送过去的第二天,就在报纸上看到了苏联炸毁日军重炮阵地的新闻。

范纪曼非常高兴,感觉自己用命在拼搏的事业,有了具体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纪曼依然活跃在隐蔽战线。这一时期,他最出色的成绩,就是救出了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弟弟杨树田。



这是一场精彩万分的营救。当时,杨树田和一位名叫李一鸣的地下党员被捕。范纪曼听闻后,就和老同学李时雨商量营救计划。

李时雨是中共秘密党员,已经深入敌人内部,坐到了总指挥部军法处长的位置。这个身份,给了他们很大的便利。

两人商议之后,一个冒险的计划逐渐成型。



范纪曼先是弄了一套国民党少将的军服穿在身上,自称范高参。

然后和李时雨一起,坐着军用汽车去了提篮桥监狱,控诉沈冠三错抓了他两个部下,让沈冠三赶紧放人,否则后果自负。

说话间,范纪曼使出了毕生的演技,把一个趾高气昂,蛮横无理的国民党将军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副惹不起的模样,果然唬弄住了沈冠三。他一边点头哈腰地陪笑,一边让手下快去查,监狱里是不是关押着范高参嘴里说的李一鸣和杨树田。



巧的是,李一鸣已经被转移了,监狱里只剩杨树田。没办法,范纪曼只好先带走了杨树田。

三人出门的时候,沈冠三还好声好气地,像送客人一样,把他们送出了监狱大门。

不得不说,范纪曼是真的有勇有谋。这份智谋,也在后来救了他一命……

如有神助,死里逃生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虽日薄西山,却依然苦苦挣扎,企图逆风翻盘。



此时的范纪曼,依然潜伏在隐蔽战线上,从国民党内部抠情报。

本来,按照范纪曼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他是不可能暴露的,但坏就坏在,我方阵营出了个“老六”。

沈寒涛,中共地下党员,和范纪曼接触过,范纪曼还送了他一本书。

三月初,沈寒涛被捕,敌人发现了这本书,就问沈寒涛和范纪曼是什么关系。

沈寒涛扛不住逼问,把范纪曼的身份抖了个底朝天。就这样,在同志的背刺下,范纪曼第三次入狱。



这一次没有前两次那么好过,敌人为了获取党的机密情报,把所有酷刑都用在了范纪曼身上。

这些撕碎皮肉的痛苦,范纪曼照单全收,吭都不吭一声,一个字都不肯说。

看着倔强的范纪曼,看守所的所长徐少元怒不可遏,在范纪曼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范纪曼知道这个标志的意思,这代表他要死了。

坦白说,范纪曼不怕死,他就是有点舍不得妻子,舍不得自己的事业。眼看革命就要胜利了,他却倒在黎明前夜,多可惜?



这么想着,范纪曼决定放手一搏,“即兴”越狱。反正横竖都是死,万一成功了,他不就赚翻了?

行刑当晚,范纪曼跟着看守走出牢门。路上,他扯了一个蹩脚的谎言,说自己肚子痛,要上厕所。

出乎意料的是,看守并未疾言厉色,而是意味深长地说:“早去早回”。

看着范纪曼往监狱外走去,看守既没有跟上来,也没有喊人,而是任由范纪曼蹿入黑夜中。

范纪曼左拐右拐,躲过了昏昏欲睡的岗哨,畅通无阻地来到看守所的竹篱笆墙墙根儿下。墙外,就是自由的世界。



范纪曼往后退几步,助跑起跳,跃上了墙头。

然而,因为没站稳,他又掉了下去,尖锐的枝条在他脸部和头部划下数道血痕。“扑通”一声巨响,在寂静的夜里更是格外清晰。

看守所瞬间炸锅,范纪曼的冷汗也下来了。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他顾不得脸上的疼痛,连跑带爬地摸上墙头,成功逃跑。

气急败坏的徐少元派人去追,结果追了个寂寞。去范纪曼家搜寻,也扑了个空。



范纪曼又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回家。他找到一位友人,被友人安置在朋友家中养伤,一直苟到了上海解放。

后来,新中国成立,范纪曼也解除了“隐身”状态,回归正常生活,活到84岁寿终正寝。

至于他故事里的那位看守员为什么会放任他逃跑,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位看守员要么是“自己人”,故意放水。

要么,就是看守员觉得范纪曼没有严密看守的必要,疏忽之下才让范纪曼越狱成功。

但不管怎么说,范纪曼能死里逃生,除了他的勇气之外,这位看守也是“功不可没”。有功德者天佑之,大概就是这样吧。

参考资料:

1、范纪曼 - 百科



2、无名英雄范纪曼传奇——《红岩春秋》 2005年第2期29-37,共9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