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子扒拉青鱼肚时,腥臭味窜进镜头。泥滩上的青鱼七八斤重,腹部到头部被划开大口子。
博主本想取咽喉部青鱼石,却发现早已被人拿走。视频里博主叹气:“来晚一步,已被有缘人扣走。
”网友调侃“捡漏拼手速”,有人心疼他“白闻一身腥”。青鱼石到底啥来头?其实是青鱼咽喉部角质增生。
这种鱼以螺蛳为食,咽喉长期碾压硬壳磨出心形“护甲”。民间传说它能驱邪避凶,部分地区有佩戴的民俗习惯。
文玩市场让青鱼石火爆,打磨后能制成手串、吊坠。
2025年周大福一款青鱼石吊坠,售价高达1.5万元。
拍卖市场上,直径5厘米以上的青鱼石拍出过18万天价。江西本地网友留言“我扣的,都扣了好几天”,博主无奈回应。浙江网友称曾有两米长青鱼死了没人捡,错失机会。
不少网友反向操作,提议博主把鱼肉带回家腌臭鱼。
博主淡定回应“庞臭”,但死鱼确实不适合腌制臭鱼。
江西有腌制臭鱼传统,比如吉安霉鱼、樟树臭鳜鱼,用的都是活鱼。现在问题来了,碰到死青鱼,你会忍着腥臭取青鱼石吗?
有人觉得青鱼石是炒作,就是一块角质增生,不如鱼肉实在。但也有人看重它的民俗意义,觉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青鱼石价格飙升,会不会导致更多人过度捕捞青鱼?
毕竟青鱼生长缓慢,过度索取可能影响生态平衡。文玩市场的热度,让原本普通的鱼器官变成“奢侈品”。这背后是文化传承,还是资本炒作下的猎奇心理?
当利益盯上了鱼的咽喉,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是尊重民俗,还是警惕过度商业化对生态的影响?
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毕竟生态保护离不开大家的共识。当猎奇盖过敬畏,江水里还能留下多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