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从2025年1月1日起,退休新规正式实施。这次改革有很多变化,比如所有人的法定退休年龄都要延迟。但是呢,又不强制大家按法定退休年龄来退休,而是可以弹性选择一个时间退休。除此之外,从2030年开始,最低缴费年限也要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不过,还有一项改革没有落地,那就是修订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直接影响到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在2005年,我国优化了计发月数制度,每个退休年龄都有一个对应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

过去,我国采取的是强制退休制度,也就是男性达到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女性达到55岁和50岁,就必须办理退休。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按这三个年龄来退休,他们对应的计发月数分别是139、170、195。



但这次改革后,退休年龄不再统一,有人是按整数退休,比如60岁,62岁,也有人多出几个月,比如60岁1个月,61岁10个月,那这些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该怎么算呢?

人社部倒是说了要修订计发月数,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方案出来,那到底该怎么操作呢?倒是江苏和山东有新的规定,他们对于计发月数的变化采取按比例过渡的方式。

什么意思呢?就是每晚一个月退休,计发月数就会减少0.5个月,这样就实现了平稳过渡。比如60岁1个月退休,计发月数就变成了138.5。

那根据这个计发月数变化,延迟1个月退休,每月养老金能增加100元吗?我们还是举例来算算。

假设一个山东灵活就业男性,在2025年1月,正好60岁办理退休。每月平均缴费800元,缴费15年,算上利息,账户总额预计有15.2万元左右,平均缴费指数是0.8。



2023年山东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7359元,2024年的数据还没公布,我们就算7559元。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基础养老金是907元。

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人账户余额是6.08万元,算出来个人账户养老金是437元,这名男性每月养老金就是1344元。

如果他延迟1个月退休,意味着多缴纳1个月。算出来基础养老金是913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是418元,每个月养老金就是1354元,也就多了10元而已。

即便是提高缴费基数,估计也就多个二三十元,每月想多拿100元,可能性不大,估计得延迟三四个月。

有人可能会说,多个10元没什么意义,还少拿了一个月的养老金,也有1300多元。确实是这样,每月多10元,1300多元回本要130多个月,差不多11年。



当然,更多人觉得自己不会选择延迟退休,而是会选择提前退休。这次改革结束后,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3岁,女干部从55岁延迟到58岁,女职工从50岁延迟到55岁。最长可以提前3年退休,也就是说男职工和女干部都可以按原来的60岁,55岁退休,唯独女职工最早只能在52岁退休。

所以,2039年开始退休的女职工要注意,50岁退休将成为历史,最早只能在52岁退休。

其实,不管是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想要拿到更多的养老金,一定要早一点缴纳养老保险,缴纳时间尽量长一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