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是继春节后第二个较长假期,相比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将呈现出行范围更广、高峰时间更长、日均客流更大等特点。为认真做好“五一”期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运行保障工作,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等单位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闵行区区级机关志愿者坚守岗位,热忱接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温暖八方旅客。

4月30日起,“今日闵行”“闵行组工”与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推出“春申机关先锋·党员在行动——‘五一’期间志愿者手记”系列报道。

5月1日,上海虹桥火车站迎来了“五一”高峰。10余名来自区纪委监委的志愿者身着蓝色马甲,从当日下午2点,一直守候至次日凌晨。

为了让旅客少走弯路

我们提前先走了N遍

为了确保志愿服务顺利开展,志愿者们早早开启了“虹桥枢纽攻略模式”——反复查阅交通地图、标记重点路线、模拟旅客问询场景。

志愿者张磊一到服务点就迅速兜了遍附近的进出口、楼(电)梯、车站、卫生间等,对周围情况了然于胸。 商雨红也早早抵达,换上志愿者马甲,翻看手册,干劲满满,“我一定要多看几遍,可不能误导人家”。何艳芳膝盖发炎疼痛,却坚持上岗,提前做攻略,“我们多准备一点,他们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既要指“对”,更要指“好”

下午3点,一位中年女子询问出租车站怎么走,张磊在指引方向时,还建议她选择乘坐地铁2号线,省钱又省时。下午6时,一对夫妻找不到接车点而焦急,他引导夫妻沿着指示牌前进,最终顺利抵达,夫妻连连道谢。“虽然志愿服务工作只有短短几小时,但仍要以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这也是我们党的宗旨。”

夜班志愿者:被需要的温暖瞬间

志愿者王亮已是第三次参加服务,却首次邂逅这深夜的虹桥。他发现深夜到站的旅客大多有着打车的需求,于是趁着交接班间隙,他仔细走了遍地下空间并绘制出针对不同需求的路线图。“现在去B1层网约车候车速度最快。”“家人开车来接,建议把车停在附近商场,目前能免费停车两小时,步行500米就能到达。”“网约车排队太久,不妨就近出站,到即走即停路段,叫车会快很多。”他的嗓音沙哑,却依然坚定有力。

深夜的高铁站,少了白天的喧嚣,却多了几分匆忙与寒意。一位背着大包小包的大叔焦急地询问夜班志愿者邓晨龙:“小伙子,最后一班地铁是不是没了?我该咋走?”大叔的车晚点,手机也没电了。邓晨龙用充电宝先帮他充点电,指出便捷节省的路线,大叔搓着手连声道谢:“这大半夜的,幸好有你们。”

志愿者叶加钦紧紧裹着志愿者马甲,站在虹桥西交通中心出口。一家三口急促地拖着行李箱小跑而来,父亲额角沁着汗珠,手机屏幕上是模糊的停车场截图:“你好,请问这个停车点怎么走?”瞥见截图上角落里的P9字样,叶加钦迅速指向头顶的指示牌:“从这里右转,找到P9停车场。”

夜间的火车站,没有白天的熙攘,却藏着许多需要帮助的故事。

凌晨的上海温度

凌晨,一位旅客称其在快餐厅吃饭时落下了衣服,却记不清哪家。王桓询问细节后用手机仔细搜索无果,便陪同一起寻找。旅客通过门口的长椅找到了餐厅,服务员没见到衣服,志愿者王桓忙宽慰,并查看监控,找到旅客把衣服带出餐厅的画面。旅客表示虽然没找到,但还是非常感谢。

王桓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不免遗憾,但想着陪着她在凌晨寻找,或许能让她感受到上海的温度。

从付出到收获

计兰妙表示,志愿者工作很平凡,他们用真诚的微笑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和成长。 顾捷说,穿上志愿者的马甲,心中满是激动和忐忑,一遍遍思考着游客可能的问题与需求。 在服务中,他的指引愈发精准简练,也愈发沉着冷静。

黄毛毛也颇有感触,帮助老年旅客联系亲友,替拖着沉重行李的旅客规划最优路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恰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大事情"。 志愿者陈莉不仅感受到服务他人的价值,更收获了心灵的丰盈。 每当迷路的旅客舒展眉头,听到游客对上海产生期待,都会真切感受到自己在编织城市文明的温度。

志愿者们既是服务者,也是学习者,这不仅是简单的付出,更是一场人与人、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来看志愿风采









供稿:区纪委监委 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

编辑/初审:陈依婷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