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是继春节后第二个较长假期,相比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将呈现出行范围更广、高峰时间更长、日均客流更大等特点。为认真做好“五一”期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运行保障工作,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等单位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闵行区区级机关志愿者坚守岗位,热忱接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温暖八方旅客。
4月30日起,“今日闵行”“闵行组工”与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推出“春申机关先锋·党员在行动——‘五一’期间志愿者手记”系列报道。
5月3日,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与五四青年节交汇之际,区科委科协组织了一支以青年干部为核心的志愿者队伍,奔赴虹桥火车站,在人潮涌动的交通枢纽中化身“蓝色路标”,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排忧解难。这支队伍中既有连续多年参与虹桥火车站志愿服务的“老将”,也有首次披上蓝马甲的青年干部,他们以热情与专业诠释劳动精神,用青春热血书写青年担当。
早晨8点,由点位长带领的6位志愿者队伍提前一小时抵达现场,展开了一场细致入微的“战前演练”,大家共同熟悉指导手册,确认本次志愿服务点位和点位附近三岔路口的不同路线。
“国际范”服务:翻译软件架起沟通桥梁
“五一”期间来沪出行的外籍人士不在少数,当天上午志愿者们就遇到了多位外籍人士的求助。"Excuse me, where can I find the taxi?"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旅客焦急地向志愿者梁越超询问。志愿者梁越超积极上前用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指引,见对方仍有些困惑,于是梁越超主动陪同旅客步行至出租车乘车点。临别时,外国友人连声道谢,竖起大拇指称赞。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位韩国游客,拿着手机里的韩文地图前来问询,梁越超迅速打开手机翻译软件,将对方的提问转为中文后给予指引。梁越超笑称,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科技+志愿”的力量:“翻译软件本是日常工作工具,没想到在志愿现场成了‘破冰神器’。帮助外国旅客时,我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青年的形象。”
退伍不褪色:军人作风筑牢服务防线
“行李散了我来捡!您别急,我送您过去!”三岔路口的人流中,志愿者退役军人张家新迅速冲上前,利落地扶起旅客散落在地的行李。见对方还提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他立即扛起最重的箱子,一路护送其至上车点。“部队教会我,服务群众不分大事小事。”他笑着指了指胸前的“春申机关先锋”标识,“退伍只是换了战场,军人的责任永远刻在骨子里。”
银发护航者:耐心指引温暖夕阳旅途
“小伙子,我儿子来接我,但是我找不到他,他也找不到我……”一位带着孙女的阿婆在人群中慌了神。志愿者杨卓君见阿婆一脸茫然地看手机导航,便告知阿婆现在的位置和要去往方向周围的明显标识,但阿姨仍然说自己看不懂路。杨卓君便帮助阿婆联系儿子,确认位置后耐心指导阿婆的儿子来接阿婆,一家人顺利团聚。
杨卓君是科委科协的“志愿老兵”,连续多次参与虹桥火车站志愿服务。今年,他依旧主动请缨加入“五一”志愿者队伍:“老年人面对智能设备时容易无助,我们的耐心就是他们的‘安心丸’。劳动节的意义,不正是用双手传递温暖吗?”
微笑暖人心:春风化雨润归途
“厕所直走第一个路口就是,地铁站顺着地标往左拐!”三岔路口前,志愿者施辉始终笑眼弯弯,耐心应答。旅客问询,他总先递上一句“别急,慢慢说”;小朋友憋红脸找厕所,他蹲下身给小朋友指引方向;外地旅客拖着箱子询问附近的商场,他向旅客介绍附近商场和前往路线;甚至有位误将火车站当机场的旅客着急求助,施辉直接在小册子上手绘虹桥枢纽换乘示意图,圈出位置所在。有年轻志愿者问他如何保持耐心,他指了指服务台上的五四青年节标语笑道:“笑容是志愿者的第一张名片。科技能指路,但人心,得靠温度照亮。”
供稿: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 区科委 区科协
编辑/ 初审:岳顺顺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