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精心策划与升级改造,孙中山纪念馆(下称“纪念馆”)5月1日以崭新面貌正式向公众开放。据悉,孙中山纪念馆归属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5月1日至5月2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参观人数近6.5万人。其中,孙中山纪念馆参观人数超2.7万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旅新地标。
参观的游客。
410张历史原照+百余件文物让历史“开口说话”
步入展厅,一幅描绘辛亥革命场景的大型油画吸引众多观众驻足,画面中起义军奋勇向前的场景栩栩如生,配合周围的场景复原和文物展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沉浸式感受历史的震撼。
来自深圳的青少年李金铭就是驻足观看的其中一员,他表示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馆内很多资料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让我有一种去深入了解的兴趣,感觉参观后受益匪浅。”
据介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孙中山纪念馆改陈布展项目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重点项目,该项目对孙中山纪念馆基本陈列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通过空间整合、展陈更新与技术赋能,翔实展示孙中山先生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参观的游客。
展陈升级后的纪念馆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主题,分为“立志救国 上下求索”“推翻帝制 创立民国”“捍卫共和 愈挫愈奋”“国共合作 开创新局”“鞠躬尽瘁 伟业永存”等五部分。
其中,精心遴选的历史照片有410余张之多,与120余件文物共同组成“立体”档案库,丰富充实展陈内容,力求将与孙中山有关的原物、原著、原照、原声贯穿始终,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每次回来观看,都能感受到纪念馆有了新的变化,增加了很多历史资料。”正在参观的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立对纪念馆的升级赞不绝口,“这些新增的资料让历史变得更有血肉了,值得我们参考。中山也越来越好了,我希望国外的华人华侨多过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MR智能眼镜等新技术应用开启“历史全息对话”
展陈的设计秉承庄重肃穆原则,力求“巧、精、雅”,展陈面积由原有的940平方米扩大到1385平方米,规划疏密有致、循序婉转,打造有记忆、有温度、有深度的名人纪念馆。来自珠海的刘女士就表示升级后的纪念馆参观起来更舒适,“现在的纪念馆规划得更好了,参观动线更连贯,体验感很不错。”
在这次纪念馆的全新开放展出中,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观展体验。纪念馆充分运用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建设智慧导览、线上数字博物馆、MR智能眼镜数字交互系统,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互动性、情景化的观展体验。
体验MR智能眼镜数字交互系统的游客。
“戴上这副MR眼镜,我就能在不同展项前看到孙中山先生生平的影像介绍,感觉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历史现场。”深圳高级中学盐田校区初一学生欧蔓葶称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课本更直观生动,“以前总觉得历史是书本上的文字,现在听到百年前的原音,让我对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据了解,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策展人专题导赏”“分众化导览”等服务,开发系列“大思政”课程和研学社教活动,满足市民的多元需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积极组织策划更多品牌活动,将纪念馆打造成为高水平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采写:南都记者 黄敬奎
通讯员 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