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香港,再次上演“人潮涌动”的盛况。
落马洲站人山人海,手机信号被挤爆,港铁临时开放“免扫码出闸”;尖沙咀到湾仔的天星小轮,排队一小时,有人笑称:“船快沉了!”旺角天桥上挤满拍“咸蛋黄”的旅客,连西贡的山径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行山大军。
来源:HK01
看起来是节日热闹,其实是一次全新的旅行趋势正悄然上演。这次,内地旅客不是简单“来香港”,而是:
“重新定义怎么玩香港”。
过去的印象里,内地游客来香港是“买买买、拍拍拍、赶回家”。购物、吃饭、快速走马看花,很多人甚至不过夜,只为完成一次“任务型打卡”。
但从这次五一黄金周的数据和现场实况来看,这种“快闪式”的港游,已经不再是主流。
来源:HK01
根据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仅首两天就有26.5万旅客入境香港,按年增长27%,其中75%的内地入境团选择在港过夜。
不仅人数大涨,“停留时间”也在拉长,这已经不是“顺便来一趟”的节奏,而是把香港当作真正的目的地。
旅行的玩法也变了。
先来看爆红的小众路线——麦理浩径行山团。今年五一,小红书上被称为“世界最美徒步路线”的麦理浩径,成了最受欢迎的线路之一。
来源:HK01
旅客来自北京、长沙、广州、合肥等地,一大早背着登山包、行山杖,跨过莲塘口岸,只为在香港的山海间“朝圣”100公里。
他们有的选择露营,有的住附近酒店;有的走完即返,不进市区;有的行山+Citywalk,安排得明明白白。
来源:HK01
这不是“穷游”,是“精挑细选后的生活体验”。
同样精致的,还有一群文化玩家。他们避开海港城、尖沙咀这些传统商业中心,改去油麻地果栏、旧警署、百老汇电影院,探索城市角落里的历史与影像。
旧油麻地警署外顶着烈日排队打卡的,不是游客团,而是一批对香港建筑、历史、电影文化着迷的年轻人。他们走得慢,但看得深。
来源:HK01
与此同时,
“性价比党”也在这波旅游热中火力全开。
在淘宝上热销的香港一日游团中,最低团价竟然只要34.9元人民币,行程覆盖黄大仙、尖沙咀钟楼、西九文化区等地,性价比高得让人直呼“太卷了”。
来源:HK01
而这些旅行团早已不是“千人一面”的流水线。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价格差可达百倍,差别主要体现在用餐水准、是否包含门票、导览深度以及行程密度等细节上。
有的团中午吃的是普通港式酒楼团餐,有的则直接升级到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有的行程“走马观花”,打卡拍照一气呵成;而更高价的团,则主打文化深度路线,带游客深入油麻地,逛果栏、看展览、拍港风街景,走出一条“内地人眼中的正宗Citywalk”。
来源:HK01
这样的旅游产品分级,直接惊呆不少港人——从“白菜价”到“顶配款”,在香港,如今的旅行体验早已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玩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