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昊 记者 庄剑翔)“五一”假期期间,扬州街头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花卉品质调控与种质创新团队研发的、复刻沈括笔下《梦溪笔谈》所记载的扬州芍药名品。1日当天,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金红相间的花影中,教职工、消防员、环卫工人收到鲜花后的笑容散发着劳动的美。
“当天清晨我们就开始在芍药种质资源库采摘、包装了。”团队负责人陶俊教授介绍。市场上的芍药多为粉白两色,而团队这次赠送的品种则不大相同。例如“金科状元”,它以独特的金环型结构惊艳世人。“金科状元”如何而来?其背后有着科研人十余载的汗水。
千年前,沈括《梦溪笔谈》中就有对扬州名品芍药“金带围”的记载: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岔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
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二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身体不适,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花,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
经过研究,科研团队也对此花的植物学性状进行了定性:花高度大于花直径,颜色应为红色,花型为金环型,花的上下部均为重瓣,盛开时下部花瓣要能如长袍一样下摆、不能上翘。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带围”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了恢复“金带围”奇观,团队先后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安徽铜陵、甘肃兰州、西藏、新疆等全国各地收集芍药属的种质资源525份,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芍药种质资源库,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各种育种手段着力开展芍药珍稀花色、花型和抗性强的新品种选育,获得了大批变异后代群体,从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种质。最终,团队在母本“紫袍金带”变异单株身上找到了与千年前“金带围”高度相似的“基因”,通过分株繁殖获得了“金科状元”,如今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认证,填补了长江流域高温高湿气候区芍药栽培品种空白。
“我们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让古籍里的浪漫在实验室重生,这是献给劳动者的最美礼赞。”陶俊表示,如此有“厚度”的鲜花,送给坚守岗位的人们,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意义。据悉,1日当天,团队共采摘、赠送了“金科状元”等品种的芍药一万朵左右。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