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辨财经
瑞幸过去五年跌宕起伏的经历堪称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奇迹:从陆正耀造假风波”爆发,到企业摇摇欲坠几近停摆,再到成长为年收入近350亿元的行业绝对龙头。纵观商业史,遭遇重大危机后的企业不胜枚举,但像瑞幸这样不仅能涅槃重生,且还能创出行业发展新高度的企业,可以说少之又少。
近期恰逢瑞幸管理层变动:原董事长郭谨一就任集团CEO,大钲资本黎辉董事长将担任集团董事长。借此我们不妨来回顾和探讨瑞幸在郭谨一时代的成功之道,并展望新的管理架构的投资机会。核心观点
其一,郭谨一是瑞幸“起死回生”的主要功臣,更是2023年后将市占率视为经营重点的推动者;
其二,大钲资本对郭谨一以充分信任,确保了瑞幸企业治理的科学性;
其三,管理层工作再分工,回归主板或已在加速中。
郭谨一:对瑞幸的“起死回生术”
2022年初,大钲资本牵头的买方团完成了对瑞幸部分老股的收购,由此成为投票权超过50%的控股股东。此举意味着,瑞幸与前管理层在股权层面彻底完成切割,瑞幸也由此正式进入郭谨一时代。
上图为瑞幸,标普500以及金龙指数基金(纳斯达克上市中概企业为主)在过去几年的股价波动情况(初始值设为“1”)。郭谨一正式就任之前,瑞幸股价已经跌入谷底(一度跌破了1美元的股票面值),其后股价便一路高走,迄今上涨超十余倍,全面跑赢大盘标普500和中概企业。
资本市场对公司重新定价,本质乃是公司经营策略重新调整后的成果投射。
2020年财务造假事件爆发后,郭谨一临危受命,带领瑞幸一改此前“重量不重质”的经营弊端,一方面,从内核上重塑企业文化,全面解决了个人梦想和企业使命脱钩,整体和局部割裂的历史积弊,使企业的内生凝聚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另一方面,将战略方向全面从盲目做大向精细化运营升级围绕门店、产品、运营为支柱,实施了一系列的务实改革,包括优化资产结构,升级产品结构,增进数字化运营水平等等,极大促进了瑞幸咖啡运营效能的提升,当年便实现了单店经营现金流转正,60%的门店端实现盈利。这也为瑞幸后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根基。
要知道,企业的核心指标并不是营收,而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水平不健康,营收扩张毫无意义。曾经陆政耀时代的瑞幸,长期依靠大额补贴,结果越卖越亏,但又不敢轻易撤销补贴,因为消费体验没跟上,一但撤销,杯量断崖式下滑,导致公司生存严重依赖外部融资,一旦外部融资不畅,公司随时都有崩塌的风险。
而精细化运营战略,则从根本上保障了瑞幸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来应对重组的需求,以及发展的需求,并强化了公司的发展韧性。郭谨一时代的瑞幸,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爆品不断出现,这让瑞幸从靠补贴获客,彻底升级为靠体验获客。瑞幸也从此和消费者完成一个双赢的转换,消费者觉得物尽所值,复购的意愿不断加强,瑞幸也获得合理的利润,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来支撑创新,彻底从一个负反馈模式变成了正反馈模式。
由此,瑞幸在疫情期间的逆势增长之路,也正式开启,三位数的增长一度成为常态。一次次超出预期的表现,也让市场逐渐提高了对其盈利性的期待,重新调整估值模型,2023年初市值重新回到高点。
2023年之后,一方面公司已经逐渐走出“陆正耀造假风波”阴影,元气基本得以恢复,另一方面彼时行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由此郭谨一又开始进行“二次改革”:以提高市占率为工作重中之重,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瑞幸门店开始进入高速增长周期,2023年初尚不足万店,至2025年Q1已经超过24000余家。
该战略初期并未能完全得到市场和舆论的支持,彼时外界主要担心快速扩张会摊薄单门店的经营效率。
但一年多以后,上述担心便不复存在,2024年Q2之后瑞幸门店经营利润率开始回升,已经接近2022年前后的水平,2025年Q1同店销售同比增长8%,实现了“量价齐飞”的局面。
迄今为止,瑞幸在行业市占率方面已经稳坐头把交椅,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经营的规模效应,使得咖啡期货价格走高之时企业仍体现了强大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让门店深入城市街道与商场,企业开始掌握行业定价权,无论是星巴克抑或是国内同行,其定价均开始以瑞幸为参照,这也构成了瑞幸了核心竞争力。
2024年中之后,瑞幸股价重新进入上涨通道,郭谨一的策略已经被市场充分认可。
从受任于危难之际,到如今企业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且公司业务已经开始向奶茶迈进,郭谨一功不可没。如今瑞幸又站在现制饮品大爆发的红利线上,这也将会是专职担任CEO的郭谨一的主要目方向。
黎辉:瑞幸的耐心资本
2022年大钲资本开始成为瑞幸大股东,彼时市场中对此常有争议:一般来说私募基金作为大股东是要追求企业经营的“稳定性”,甚至会限制管理团队进行风险测算,两者关系甚至难以调和,企业战略如果分歧加大,无疑将对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但通过近几年的观察,黎辉与郭谨一为代表的管理层配合乃是相当默契。
甚至可以说,没有黎辉,瑞幸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时间拨回到2020年财务造假之处,彼时瑞幸不仅面临着巨额诉讼费用以及破产风险,内部更是人心思变,军心涣散。此时,正是黎辉出面,从内部紧急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稳住了局面;同时,大力支持瑞幸进行债务重组,并领投2.4亿美元用于瑞幸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彻底解决了瑞幸的破产危机。
此外,在瑞幸关键节点,如烘焙基地投产,门店破万家等活动现场均能看到黎辉的身影,也就是说黎辉作为大股东代表,其对瑞幸的经营是高度介入的,且对管理层进行充分的授权和信任。
尤其在2023年瑞幸开始“市占率优先”战略后,黎辉代表的大钲资本甘冒风险与支持管理层(股价和企业损益表均承压),这是非常难得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黎辉的支持,郭谨一的改革措施不会有如此明显成效,也因为双方的互相信任,郭谨一给董事会和股东交出了堪称完美的答卷,给股东以可观的投资回报,双方配合堪称典范。
如今黎辉与郭谨一分别担任瑞幸董事长和CEO,其主要目的当是:
1)当前现制饮品市场正处在大爆发期,横向对比,我国人均现制饮品年消费量仍有8倍及以上空间(浙商证券观点),瑞幸业务也已经从咖啡经营延伸到了奶茶等领域,从咖啡公司逐渐过渡为现制饮品企业,成长的天花板被再次打开。
此时郭谨一转职于CEO工作,乃是董事会对其此前工作的充分认可,令其承担企业转型现制饮品公司的重任。
2)黎辉黎辉或将主导瑞幸回归主板进程
随着瑞幸股价的持续走高,呼吁其回归主板的声音便愈演愈烈。
当前无论是业绩(瑞幸“市占率优先”已被充分验证),还是资本市场回报(五年接近20倍的收益率)都意味着这是瑞幸回归主板最好的时机,全球资本也不应该错过中国现制饮品头号企业这一重要投资标的。
黎辉接下来很可能将承担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交易所等部门沟通的工作,加速瑞幸回归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