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定调了养老金上涨,实现了职工养老金21连涨。虽然距离职工上涨指数的发布,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但大家关注度都很高。

4月29日,人社部官网上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其中对于今年养老金调整划分了重要方向。



1.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0亿

截止到3月份,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数量高达10.71亿,相比上年度增加了442万人,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毕竟缴纳养老保险的本意,跟存银行是有本质区别的。按照15年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通常在8-10年能够领取回本,之后的养老金都相当于长期利息,

有人觉得,养老金投入之后没办法一次性取出。这是养老保险的一大弊端,但是从长远收益来看,养老保险还是利大于弊。



2. 养老金调整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在养老金调整的工作安排中,再一次确定了调整方向,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其实这个方案,早在两会期间就已经提出了,对于具体的倾斜方案确实也很期待。

目前我国退休人员数量超过1.7亿,养老金分化比较严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高达7500元,企业退休人员平均3400元,城乡居民平均350元。

很显然,相比机关单位和企业单位,城乡居民算得上是低收入群体,我国今年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涨了20元,同比增长了16.2%。

3. 政策倾斜保障制度人性化

政策倾斜并不是一刀切,所谓的公平公正,并不是说收入低的涨,收入高的就不涨。所以,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也不用过于担心,职工的调整方案都是统一的。

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除了挂钩部分,跟每月基本养老金有关之外,其余的部分,都是执行相同的标准。

比如定额部分是50元,工龄单价是1.5元,大家这部分造成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挂钩指数的降低,未来养老金高低的差距也会缩小一些。



4. 工龄阶梯化调整初见成效

目前国家鼓励各地区,在进行养老金调整中,按照工龄长短的不同,设置阶梯化的工龄单价,重点照顾工龄更长的退休人员。

举个例子:15年工龄单价1元,16-25年工龄单价1.5元,26-35年工龄单价2元。

工龄15年,养老金增加15元;工龄35年,养老金增加50元

这样调整,能够照顾那些工龄长,但是养老金基础低的退休人员。再加上固定数额的定额部分,让这一群体涨幅比例提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