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病,时常面临几大难题:手机预约挂号,不会操作;医院跑上跑下看病付费,体力跟不上;面对医生的病情询问,清晰表达又成了难题……老人就医难,如何化解?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个新兴职业在申城悄然出现:陪诊师。
顾名思义,陪诊师的工作,就是从老人出门到回家,陪伴老人完成看病的全流程,让老人和家属舒心又放心。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陈斌,杨浦区首批获得“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资格证书的专业陪诊师之一,在殷行街道小有名气,每周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前两天,84岁高龄独居老人王阿婆,因为突发胸痛疾病急需送医救治,紧要关头,她通过居委会申请到了陈斌的陪诊服务。
从推着轮椅出门,到赶到长海医院挂急诊、检查就医,王阿婆全程坐轮椅配合检查,几乎没费什么力气。陪诊师陈斌则在医院里奔来奔去,挂号、付费、帮忙复述病情等等。有了陈斌的陪伴,王阿婆心里多了一份安心与感激。她告诉记者,假如一个人来医院,面对各类手续和检查问诊,会感到“既无力又害怕”。
入行养老陪诊,陈斌并非新手。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已有7年多,熟悉老年常见病和就医流程。取得陪诊师资格证书后,陈斌从事陪诊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她说,自己愿做老人就医时的“拐杖”,“高龄老人独自就医的无力感,没有体会过的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化解老人的孤独与无助,这就是陪诊师的意义所在。”
在长白新村街道,陪诊师金仲凯也是周边高龄老人陪诊选择的“香饽饽”。小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5年多,认识了很多高龄独居老人,平时老人有什么需求,都向他求助。取得“陪诊师”资格证书后,专业陪诊又成为他的业务之一。从陪伴前往医院,到挂号、看诊、付费、配药等,他熟练地带着老人完成“一条龙”服务,如同老人的“临时儿女”。
杨浦是养老大区,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超40%。就医难的问题,早已受到社会关注。2023年,杨浦率先试水陪诊师持证上岗。位于杨浦的上海开放大学启动首届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通过考核的学员可获得由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颁发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于是,第一支上海“正规军”出炉。2024年,首届杨浦区陪诊师培训班也如期开班,包括陈斌、金仲凯在内的一批资深“养老人”,见证这一新职业的萌芽、兴起。金仲凯表示,自己很高兴看到陪诊行业正在规范发展,有了资格证书,既是对老人安全的承诺,也是陪诊师职业发展的保障。
当前,杨浦共培育了330余名陪诊师。为了进一步鼓励行业发展,杨浦区民政局一方面与国融乐养合作,助力搭建陪诊线上“点单”平台,让陪诊师工作有据可查;另一方面持续出台政策文件,对参与培训的“未来陪诊师”发放经济补贴。杨浦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张凌燕表示,希望通过专业培训,让陪诊师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救命”从业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陪诊服务技能,“同时,杨浦区民政局也会加强对这个行业的监管,让老人和陪诊师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陪诊师是朝阳行业,也是缓解就医困境的有效补充,给老人、行动不便患者、异地看诊患者等就医弱势人群带来便利。杨浦居民可在“随申办”APP杨浦区旗舰店内,搜索“陪诊”,并根据提示完成陪诊下单。
文字丨陈涛
图片丨陈涛
视频丨王子亮
编辑 |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