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经过多方积极合作和编撰者的勤奋努力,《浙江尧舜遗迹导读》已进入出版阶段,这是在前人成果、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尧舜禹文化和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又一次新的探索,也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现将中国水利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陈永明为本书作“序”在公众号发表,以飨同仁。
《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序
陈永明
《浙江尧舜遗迹图》封面设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尧舜禹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根脉,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基因,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视为华夏文明共同祖先的尧舜禹,他们的治国思想、道德伦理和价值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图腾和精神原型,为历代所传承并发扬,在各类典籍史书中亦多有记载。如尧帝的仁爱、勤俭和选贤任能,舜帝的宽厚、律己和至孝,大禹的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等思想和精神,以及尧舜禹天下为公、以德服人的“圣王”形象,都对华夏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古代“仁政”“德治”“孝悌”“民本”思想的典范。汉陆贾《新语·无为》云:“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宋王十朋论及虞舜时赞曰:舜为人子,克谐以孝;舜为人臣,克尽其道;舜为人兄,怨怒不藏;舜为人君,以天下禅。可以说,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和文明演进发展,尧舜禹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① 尧舜禹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其根基之深厚、泉源之丰沛,滋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古典籍中尧舜禹固然是作为帝王形象被记述的,但同时也是以治水领袖被载入史册。《尚书·尧典》记载:“(尧)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又记载:“(舜)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史记·夏本纪》有尧舜禹几代领袖接续治水的更系统的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从上述记述中不难看出,上古时期治国与治水的深厚渊源,从中也折射出先民们在华夏大地上“治国必先治水”的生存哲学和历史必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② 尧舜禹的治国理念中,始终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这种民本思想贯穿于他们的治水与治国实践中,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借鉴。
诸子百家对尧舜禹文化的见解丰富多元,对于禅让制不乏质疑批判。例如韩非子认为,禅让制是难以在现实中落地的理想化模式,所谓的禅让故事背后或许暗藏着权力斗争与篡位行径。那些宣扬禅让制的人,往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非出于真正的道德追求。然而,对于尧舜禹接力治水的议题,诸子百家认识高度一致。在滔天洪水面前,尧、舜、禹展现出各自的英雄担当,或运筹帷幄,或身先士卒,带领民众与洪水展开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不仅体现出他们卓越的领导才能与智慧,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跨越历史长河,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追求。
如今,作为后人的我们依然生活在先民们奋斗过的这块土地上,因此挖掘好、保护好、研究好先人的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今人以启迪和营养,便成为我们的使命。而对分布广泛的尧舜禹遗迹资源开展调查、梳理和研究,挖掘其价值,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22年,中国水利博物馆参与了《中国禹迹图》编制,并于2023年与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合作,牵头开展《中国禹迹图导读》编制工作。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专门问询了禹迹考证研究情况,我作为讲解员就向总书记汇报了进展。《中国禹迹图导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出版后反响热烈,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继续推动此项工作的信心。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③ 对尧舜禹遗迹的研究和挖掘,不仅是学术探索的深化,更是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升华,以及对其价值在当代社会践行的笃定追求。
2024年,中国水利博物馆联合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又开展了《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在原有工作成果基础上,对浙江境内的尧舜遗迹进行了实地调查、甄别和研究,共收集以尧舜为主的遗迹132处,其中黄帝遗迹3处,颛顼遗迹1处,尧迹19处,舜迹109处,图照500余幅,力求完整、清晰地提供遗迹相关信息。另又收录了与尧舜有关的文献、故事、研究成果等,以丰富读者阅读体验。《浙江尧舜遗迹图导读》的出版,我想既是表达对华夏人文始祖的敬仰,对数千年来延绵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定不移的坚守,也是新时代在文明探源的实践中主动作为、孜孜以求的不懈探索。
“路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们对尧舜遗迹的每一步研究和探索,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积累,终将汇聚成推动文化繁荣的磅礴力量。相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们当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探索,砥砺前行,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篆刻“尧日舜天” (治印陈家东)
注释:
①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②《尚书·五子之歌》
③ 王夫之 《读通鉴论》
本文图照由浙江省大运河研究院浙东运河分中心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程丹
审核:壹之
总期:8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