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昆/文 中国的民间信仰太丰富了,从玉皇大帝,到老子、到关公、到孔子,一直到胡大仙,黄大仙、白大仙,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至。但其中最贴近民生的,是灶王爷

有了灶,才不至于饿着,冻着,才可以免于饥与寒的煎熬。饥寒交迫是老百姓最怕的。

对老百姓而言,玉皇大帝太远了,还是灶王爷来的实惠。

就民间而言,对灶王爷的祭祀是最为隆重、最为普遍的。

中国最大的节日是农历新年,即春节,也称大年。祭灶的日子就称为小年。

旧时家家户户都要过小年的。

祭灶的历史可能要上推到远古时代,从人们能够控制和利用火开始。

有了火,就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野蛮历史,于是就有了对火的崇拜。

能否利用火,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灶王爷是一个跨时代的标志性的神祇。

将祭灶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

《礼记》就有关于祭灶的记载。

到了汉朝,将祭灶列入国家“五祀”之一。

唐杜佑《通典》载:“汉立五祀。……户一祀,春万物触户而出,亦为阳气之生,欲留之,即祭户。户者,人所出入者。灶二祀,夏火主长养万物,即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门三祀,秋万物成熟,将内之,从外而入内自守而祭门。门者所以闭藏。井四祀,冬水主万物伏藏而祭井。井者水主,藏在冬。中溜(中溜谓土神)五祀。六月土王,而祭中溜者,象土位在中也。岁一遍,有司行事,礼颇轻于社稷。”。

户、灶、门、井、土为国家祭奠。但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还是祭灶。

祭灶的时间,最早是定在夏季,《礼记·月令》:“孟夏祀灶”。孟夏为农历四月,应指立夏日祭灶。

唐白居易《白孔六帖》载:“宣帝时阴子方者,尝腊日晨炊祭灶神,见形。子方再祀之以黄羊,家至巨富。”汉宣帝时,阴子方因事亲至孝,积善有德,誉满天下。他曾经在腊日晨炊祭灶神,并且用黄羊来祭奠灶神,后来成为巨富。此事在民间影响很大,于是百姓群起效应,祭灶时间便改在了腊月。

现今祭灶时间,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为什么会这样?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此事与客家人南迁有关。

祭灶风俗源于中原地区。当时祭灶时间并不统一,“民三、官四、王爷五”,即老百姓为腊月二十三、当官的为腊月二十四、王室为腊月二十五。

“五胡乱中华”以后,这些当官的担心会受到异族统治者的迫害,于是举族南迁(主要还在于他们有经济能力),便将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这一风俗带到了南方,并被南方人所接受。

当然,普通老百姓也不愿意接受异族的统治,但他们没有能力南迁,只能苟且偷生。不过他们将祭灶的传统和时间传承了下来。

灶王爷的作用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烟火气,而且还有督查人们一言一行的责任。在众神之中,只有灶王爷能与人们如此贴近,日日夜夜地看管着人们的举止行为。

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引《茅善仙传》载:“灶之神每月晦日辄上天,言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

此说为,灶王爷每月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要上天汇报一次,主要是讲人们的罪恶。犯大罪的减寿三百天(一说为减除寿命十二年),犯小罪的减寿一百天。

这一月一汇报,也确实有点太频繁了。

南宋名臣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叙》载:“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説谓灶神翼(翼,通'翌')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前期祷之。”

此说为,灶王爷每年祭灶后第二天上天汇报这一家老小的事迹,即由原来的每月一次汇报,改为每年一次。

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不做错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不是圣人。但他们又不希望玉皇大帝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知道,他们做的那点见不得人的事,只有灶王爷知道,他们希望灶王爷别把这点事说出去。

光希望不行,还得有行动。

于是每逢祭灶之时,都要供上各种糖果,让灶王爷满口喷香,不得不在玉皇大帝面前为他们一家说好话,不说不好的话。

有的地方还在祭灶时,专门供上粘糖和粘糕,为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张不开嘴,说不出话来。这样便可以蒙混过关了。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马也。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亦即阡张,是北京春节习俗。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案前,谓之“阡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由此可知,要想让灶王爷上天说好话,不仅要贿赂灶王爷,连灶王爷骑的马也要好好招待。

旧时,北京有在这个时候卖青草的(图1),就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



图1 卖青草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Les Rues de Pékin.2册.19世纪

灶王爷上天总不能步行,是要骑马的。既然是马,总要吃草的。

明朝闽中才子陈荐夫有一首《祭灶行》:

人家腊月祀灶王,二十四夜朝紫皇。

善恶条陈明如镜,贫恶穷通我司命。

盘中有饴凝作脂,愿神口舌甘如饴。

翁老踉跄望空拜,秽恶触神神勿怪。

神言汝家多罪过,赦汝愚蒙矜汝悮。

汝甑尘土突不黔,不如放我上青天。

此诗道尽了民间祭灶的由衷。

祭灶以后,便要准备过大年了。但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也要准备好。

民国唐鲁孙《天下味》载:“北平有一首民谣:‘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就是说,一吃腊月初八熬的腊八粥,就告诉您年尽岁逼啦。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了关东糖,账单子就陆续而来,您准备还账吧。一直到三十儿晚上放了鞭炮敬神祭祖,嘴里吃上热气腾腾的煮饽饽,账主子说声恭喜,不再要账,救命王菩萨,年关又算是闯过去了。”

就是说,祭灶以后,欠债的人家要准备还账了。民间欠债到了年关是一定要还的。这时候债主纷至沓来,催账如同催命。

这日子可不好过。《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在这段时间被逼致死的。不过如果能硬扛到腊月三十儿晚上,各家各户鞭炮一响,债主也只得作罢,道一声恭喜,打道回府了。

不能把事情做绝了!

不过,仔细想来,债主也不容易!要知道,他要不来账,就还不起借别人的钱,也许连年都过不了。

祭灶是男人们的事,妇女并不参与。

唐鲁孙《南北看》载:“北平人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过年送灶接灶,都是老爷们的事,堂客们(女人们)一律回避。”非但民间,宫廷中也是一样。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大都有名有姓,如财神范蠡、关公。惟灶王爷难以确定。

清徐时栋《烟屿楼笔记》中对传说中的灶王爷的由来,做了详细的梳理,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祝融为灶神。

二、(灶)神姓张氏,似亦有本。

三、灶神名隗,又姓张,名单。夫人字卿忌。

四、灶神名壤子。

五、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

六、髻是灶神。则灶神又名髻矣。

还有一说,灶王爷实际就是一位操持饭肴的老妇人。

《礼记·礼器》说:“奥者,老妇之祭也。”郑玄作注:“祭灶,祀老妇人,古之始炊者也。”意为祭灶是祭祀最初进行炊爨的老年妇女。

看来,要想搞清灶王爷到底是谁,真不太容易!

有了灶,才有家;有了家,才有国。所以不仅家家户户要祭灶,就是皇宫大内也要祭灶。

明吕毖《明宫史》载:“自年前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芦景补子(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及蟒衣。”由此可知,明朝宫中也是要祭灶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安徽人,所以宫中祭灶是在腊月二十四日。

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今十二月二十二日,乾清门侍卫至南苑猎取黄羊,以二十三日回京,供大内祭灶之用。”

由此可知,到了清朝,皇宫中祭灶便改在了腊月二十三日,因为满洲人从属于北方文化。而且要用黄羊来祭祀。这黄羊一定要由皇家卫队到南苑猎取。

黄羊祀灶,古有其说,前文也有述。

看来清朝皇室用黄羊祭灶,也是有一番仔细考量的。

到了道光年间,大清国力逐渐衰败。宫廷祭灶所用黄羊,便不再自南苑猎取了。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载:“谕总管内务府大臣、嗣后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致祭灶神,着用张家口进到黄羊。勿庸派员赴南苑打捕。”

从张家口进黄羊,成本就低多了,而且不用宫中出钱。

不仅宫中要祭灶,有时候,皇帝本人也要亲祭。

唐白居易《白孔六帖 四库本》载:“祀灶,皆可致神,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器,饮食则益寿,寿益则海中蓬莱仙者,皆可见之。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于是天子亲祠灶焉。”

很多被祭祀的神,都与神的配偶没关系,比如祭祀关公的时候,不必把关公奶奶一起搬出来。但供奉灶王爷,不能单供,要供,就得连同灶王奶奶一起供。灶王爷虽是一家之主,但不能没有家庭主妇,否则,这个家庭是不完整的。

图2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四川省印行的灶王府君全图。图中供案后正中为灶王爷、灶王奶奶坐像,两侧对联:“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供案前为灶神左右随侍的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正前为灶王府君神位。左侧为家庭成员,右侧为鸡犬。意在保佑一家老小,包括禽畜,平平安安,没病没灾。



图2 正月的神,日文,北支.摄影杂志.1939年-1943年

北京原有一座灶王庙。

清蔡省吾《北京岁时记》载:“东砖儿胡同有灶王庙,旧有蒲城会馆,今废。”蒲阳会馆旧址在今宣武区贾家胡同31号。

现今家中供奉灶王爷的已经很少见了。但偏远农村还有。

去年在河北一地,到一95岁的老农家中(图3)拜访,见灶台上仍供奉灶王爷的画像(图4)。老农养老金每月130元,但思维敏捷,记忆清楚。他说,如果不是他五个儿子中有一人吃国家财政饭,他的养老金还可以多一些。



图3



图4

民间祭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统。一是突出了对家的认同感,提醒人们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和谐。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和万事兴,家兴才会国兴。小河有水,大河才会满。二是宣扬了善恶观,要多多行善,莫做恶事。善恶是有报应的,而且灶王爷日夜不离家,自始至终在看着你!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黎云昆】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