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里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嘴唇干裂起皮,手心发烫,大便干结如羊粪蛋。

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问题出在"津液不足"。

补津液不是单纯喝水那么简单,补得快漏得更快。

只有用对方法,才能真正补足津液,浇灭内热的"小火苗"。

在学习之前,先给我点赞+转发+关注

今天,邀请儿科专家董秀兰主任推荐四个给孩子补足津液的食疗方,简单又方便,大家可以在家给孩子做起来:

  1. 雪梨莲藕饮取雪梨1个、莲藕50克、芦根10克。雪梨去核切块,莲藕切片,与芦根同煮20分钟。
  2. 雪梨生津润燥,莲藕凉血生津,芦根清热利尿。这个搭配特别适合口干舌燥、小便发黄的孩子,喝起来清甜爽口。



  1. 银耳玉竹羹干银耳10克、玉竹8克、去核红枣3颗。
  2. 这道羹品黏滑适口,孩子接受度高。
  3. 甘蔗茅根水甘蔗2节、白茅根15克、马蹄5个。甘蔗切段,马蹄去皮,与白茅根同煮30分钟。
  4. 甘蔗补充天然糖分,白茅根清热生津,马蹄润肺通便。适合内热重、大便干结的孩子饮用。



  1. 苹果山药糊苹果1个、山药50克、莲子10克。食材蒸熟后加温水打成糊状。
  2. 苹果健脾生津,山药补肺益肾,莲子清心安神。这道糊糊既能补津液,又能改善消化不良。

津液不足有三个明显信号:

  • 干燥表现,如嘴唇起皮、眼屎增多;
  • 内热症状,如手足心热、夜间盗汗;
  • 生长迟缓,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出现这些信号时,光喝水远远不够。

需要提醒的是,调理津液要循序渐进。内热重的孩子往往脾胃虚弱,就像干裂的土地,突然大水漫灌反而会造成伤害。

建议先从清淡的汤饮开始,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增加滋补食材。记得点赞+转发+关注,让更多孩子受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