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词是权贵的玩物,而到了现在,老百姓文化水平提高了,也能玩诗词,二者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现在的老百姓偏偏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以为自己能读懂诗词,能和古代的权贵一样,拥有高等文化和高智商,甚至以为自己已经和古代的权贵平起平坐了。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现在的老百姓大多被误导,诗词不是他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古代的权贵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老百姓大多没什么钱,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份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根本无法欣赏诗词,只能听一听民间故事,听一听村鄙小曲,看一看唱戏,算是一种文化生活的体现。他们想要翻身得解放,并不是冲破现有的体制,而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书,倘若财力不够,就要花费几代人的努力,积攒钱财,成为中小地主,才可以让儿子去读书,让他长大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儿子考中以后就可以做官,光耀门楣,身份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一旦书生考中,成为官员,那么书生的后代就有可能还是官员,起码是权贵,而不会坏到哪里去。除非这个官员被皇帝贬谪了,或者被发配了,被杀头了,才会家道中落。书生一旦做官,就会适应官场的需求,搞一些潜规则,明着说要为老百姓做主,实际上巧立名目,拼命搜刮民间财富,送给上级,以求提拔。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写诗作词,和其他的官员形成诗词唱和的态势,在一唱一和中互相吹捧,最终成了成了著名的诗人,实际上却是官场的禄蠹。他们写诗作词大多要歌功颂德,倘若想写点别的,就要写个人的小情绪,写一写伤春与悲秋,离情与别绪,思乡与怀远,以至于这些题材的诗有了共同的母题。
权贵写诗作词只是怡情遣性,或者歌功颂德,“哀民生之多艰”的诗歌并不多,不然就会被皇帝忌惮,甚至被免官。大多数官员都不愿意写有关民生的诗歌,不会写真实的民间生态,以免触怒皇帝。因为他们谁也不愿意拿着寒窗苦读的辛劳做赌注,但他们能够写很多诗词,甚至用诗词来混淆视听,掩盖民间真实的矛盾,也掩盖皇帝和官场的弊端。诗词本身是审美的,容易让人陶醉在美的境界中,却没有太多审丑的诗词存在,也没有太多揭露民间疾苦的诗词存在。权贵能够写诗作词,能够欣赏诗词,能够成为著名的诗人或词人。虽然民间也有一些诗人或词人,但他们的名气并不如权贵诗人或词人名气大。因为他们的名气不能靠权力系统来推动,就像孔子的学说很好,不能获得诸侯的认可,就不能获得权力的推动一样。只有获得权力的推动,诗词或学说才能迅速散布开来,成为深入人心的东西。要想获得权力的推动,就要获得权力系统的认可,当然也要接受权力系统的改变。就像儒家学说一样,后来被权力系统推行,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但就是那样推行下去,甚至历朝历代的君主都要改变儒家思想,让儒家思想顺应自己的统治意志,而不会保留原原本本的儒家思想。最终儒家思想由原来注重人性的思想发展成摧残人性的礼教,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甚至背道而驰。
诗词也是如此,本来是审美的,却偏偏走入了偏颇的境地。很多写民间疾苦的诗歌没有流传下来,而写个人小情绪的诗歌却流传了下来,而且人们觉得是那么回事儿,就要学习和朗诵,有的人甚至还要模仿着写一写。倘若有媒体这样宣称,古代的权贵才可以欣赏诗词,而现在的老百姓就能欣赏诗词,充分说明我们的新时代比较美好,起码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可以享受古代权贵的待遇,甚至我们吃的喝的比古代权贵吃的喝的还要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么这种宣传就有点主流意识形态的意味了,有点高大上,但并不符合实际。古代权贵写诗作词只是怡情遣性,或者歌功颂德,美则美矣,却有意回避了社会矛盾。只写美学意义上的生活固然比较美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权贵们只会沉浸在这种美学的氛围之中,往往忽略了现实的困难,也忽略了实际生活的艰辛。就像陶渊明一样,写的田园诗非常美好,而现实生活却非常残酷。他不会种田,只有靠亲友和街坊邻居的接济才能活下去,最终遭遇了饥荒,在贫病交加中死去。虽然他的田园诗很美好,他的田园理想也很美好,甚至成为后代文人心目中精神的港湾,但这样的田园生活只是美学意义上的田园生活,而不是真实的田园生活。诗歌也是这样,描写得非常美好,却往往有着愚民的属性。
古代权贵要愚民,和皇帝保持一定的调子。他们不能写民间真实的生活,不能反映社会真实的矛盾,也不能鼓动老百姓推翻万恶的制度,而是要写个人小情绪,写歌功颂德的内容,即便有的诗人写了民间疾苦,也只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写,却并不是农民本身。而到了现在,诗歌愚民的属性仍然存在,只不过被很多人忽略了而已。老百姓可以读诗了,甚至可以写诗的,而媒体要还原诗歌写作的年代,甚至要找演员来演一演古代的诗人或词人,演他们一生的经历,同时还要进行古今对比,让当代人穿越到古代,和诗人一块喝酒,一块写诗作词,一块儿唱歌,同时要让古代的诗人穿越到现在,让他们看看现在的经济发展,赞美一下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这种宣传本身符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往往让人陶醉在诗歌美学境界中,产生古今对比的想法,看到古代诗人或词人的苦难,看到老百姓的苦难,再看到现在人们的幸福,似乎心里就释然了,感觉到非常幸福,而且要不禁朗诵几首诗词,背诵一下,有的还要模仿着写一下,觉得生活充满了情趣。其实人们只是被暂时愚弄了,不知道诗歌到底是怎样的文体,也不知道诗人写作诗歌的真实状态。虽然现在的老百姓能够玩诗词,甚至玩得比古代权贵还要好,但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只有他们自己能够知道。
古代有贫富差距,现在仍然有贫富差距;古代有权力寻租,现在仍然有权力寻租,而且更甚;古代有钱本位观念,现在仍然有钱本位观念,而且更甚;古代有诗词,现在也有诗词,都有愚民的属性。倘若从民主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老百姓没必要玩诗词,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没必要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不然只会陶醉在诗词美的境界中,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也忽略了自身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