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黄梅出生于武汉,是著名的开国大将黄克诚最小的女儿。



黄梅出生之时,正值全国解放之初,黄克诚将军在湖南任职,不久又调往中央,先后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以及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

但在50年代后期,面对党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他凭着对人民的责任感和自己清醒的头脑,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而这次直言,成为他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

1965年,黄克诚到山西任副省长。此番实为降职使用,但黄梅回忆起来,父亲那时“去山西的时候心情还不错,他说有一个岗位让他做点事情,就去了”。

到山西后,黄克诚对工作的热情很高,已年过花甲的他常拄根棍子,步行下乡,走访调查。



有当地干部回忆起来,黄老在山西一年多,大部分时间在县以下跑,太原开会很少见他。省委许多人谈论起来,对于他那么大年龄,资格那么老,降职使用,却仍斗志不减,作风不变,无不敬佩不已。

另外将军当时是自己在山西,夫人唐棣华当时并没有跟随一起,因为4个儿女都还在上学,没法安顿,后来安顿得差不多了,唐棣华才准备要去。

结果一段风雨岁月不期而至,黄克诚失去了工作和自由,直到1975年又回到山西。

这期间,黄梅,作为黄克诚最小的女儿,曾去探望过父亲。

但父亲却不是很愿意跟她聊天。黄梅后来回忆起来,因为当时她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父亲就会问她,插队的那个县有多大面积,有多少人,现在有多少粮食,人均超多少……



但这些问题涉及到的数字,黄梅往往都答不上来,她说:“我父亲后来好像特别不愿跟我聊天了,因为对于父亲要问的这些问题,我掌握得比较差……”

后来,黄梅又到了山西大学外语系学习。

1977年国家恢复招考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美文学系外国文学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外文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

1983年9月,经教育部选送,她又去到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英语系学习。

黄梅回忆起来,她出国的时候,父亲曾嘱咐她几句话,注意身体,不要被偷了,另外还有一句话,对于这句话,那时的黄梅并不太在意。后来她才体会到,这是最最重要的一句。

而这一句,便是“不要站在外国的立场上去看中国”。



而黄梅出去的那几年,恰恰是很多人站在外国的立场上看中国最厉害的几年,人们往往会觉得哪哪都不合适。

黄梅回忆起来,自己刚去美国头半年,情绪比较坏,因为跟出差不一样,一个人确实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会有一种很深刻的孤独感。

为此,这期间,黄梅写过一些信,还寄过一些录音回家。黄梅的丈夫讲给黄老听,他听了两句话说不要听了,说调子太低。

后来黄老就说了两句话,意思说不要那么凄凄惨惨的,人应该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精神。

只不过这些话,黄梅都是听丈夫转述的,1986年时,她在美国的学还没上完,也还未曾来得及听父亲对自己亲口说这些话,父亲就去世了。

当时得知父亲病重,黄梅从美国赶回来,下了飞机就直奔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她后来回忆起来:“我来的时候他们说父亲一直在等我,他其实身体已经不行了,我回来一天多他就去世了。”



直到父亲离世,黄梅才开始真正理解父亲,这个他人口中,在军内党内和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倍受尊敬的“黄老”。

理解父亲后的黄梅谈起父亲曾言,他这一辈子就是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精神走的

黄老一生4个儿女,各自学有所成,在不同领域靠自己做出了一番成绩。

大女儿黄楠北大毕业,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任研究人员,大儿子黄煦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二儿子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后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小女儿黄梅则在美国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

其中,戴着一副眼镜的黄梅,颇具书卷气,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父亲的那副大眼镜。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黄老生前几乎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工作繁重,能与儿女相处、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并不多,他也不会哄孩子。

黄梅回忆起来,父亲老年时有一张抱孩子的相片,能看出来他抱着孩子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放松和愉快。



但除此之外,黄老生前从来都不表现,儿女们因此也没有什么表现。为此,黄梅遗憾的是:

“如果我们(兄妹4个)能对他表达出多一点感情来,他可能在晚年能得到一个更大的满足……我们对他的情感是慢慢地积累起来的,一直到他离开我们,这种尊敬才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但我们没有机会在他生前把这一份东西给他。”

“当你死去的时候/你墓上没有大理石的丰碑/只有一抔绒绒的新土/春来正是绿草青翠/亲人们在心底葬下你平凡的名字/它并不标志着成功与尊贵/唯有生活的川河收容你一生的努力/向死者呈上最后的安慰/但骄傲吧/你尽可藐视那显赫一时的权贵/像千百万垦荒者一样自豪无愧/你自觉地选择了艰难/是为了把幸福带给人类”

1986年,黄克诚大将去世后,女儿黄梅把这首自己写的这首诗放在了父亲的灵堂,昔日年少的女儿不能父亲的内心,待到一朝理解,父女却已阴阳两隔,而女儿也再无从知晓,父亲能不能接受这份迟到的理解。

素材来源:
1、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郭战平,赵曦主编.凤凰出版社,2009.5
2、黄克诚: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湖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