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守护这一“生命之源”一位年近九旬的付奶奶,因近期持续出现皮肤发黄、恶心厌油和乏力等身体不适,来到区二医院就诊,通过医生面诊查体与病情评估,决定收治入院,在例行的血液化验中,李奶奶的肝功结果却使医生大为吃惊,只见报告单上布满了“箭头”,转氨酶升高近10倍!然而致病“元凶”竟然是它—甲型肝炎病毒。

及时查出致病源后,通过医生精准对症治疗,目前付奶奶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处于持续康复中。甲肝病毒为啥“不好惹”?看完你就知道了!

认识甲肝



肝炎病毒是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病毒。其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等特点,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肝炎病毒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包含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病毒,大众最为熟悉的是乙肝,然而排行“老大”的甲肝却鲜为人知。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肝脏炎症。与乙肝或丙肝不同,甲肝一般不会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急性发作时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据资料记载,在1988年春季上海曾发生因生食用毛蚶而爆发甲肝流行,感染达31万例,死亡47人。

感染途径

甲肝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两种情况,显性感染可引起急性甲型肝炎,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通常由患者粪便排出体外,经污染的食物、水源、海产品及餐具等传播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戊肝与甲肝的感染途径相似,两个项目均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重点监测指标,如果检验结果异常,则不适合从事相关工作。

感染症状


甲肝病毒最初仅以“特工”角色浸入人体,悄悄破坏肝细胞,并不断复制以发展“下线”,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此时人体大多没有不适症状。经过大约2-7周后,肝脏开始“求救”,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可出现以下症状:

1.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四肢无力。

2.食欲减退:食欲明显下降,可有厌油感。

3.恶心或呕吐:常见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现象。

4.腹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

5.发热:通常为低至中度发热。

6.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7.关节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

8.腹泻:少数患者会有腹泻。

如何预防

1.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手部干净,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降低病毒经手入口传播感染的风险。

2.注重食品安全:避免饮用未经处理和未煮开的水;确保食物充分煮熟,尤其是海鲜和贝类;在甲肝高发地区,不吃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不到卫生条件不达标的餐馆就餐,不使用未严格消毒的餐具,可降低感染的风险。

3.不接触感染者:如果周围有甲肝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

4.提倡疫苗接种:接种甲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旅行者、慢性肝病患者等尤为适用。

审核:娜姐

主编:敏儿

编辑:蕾蕾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第二人民医院

1

2

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